今天在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金手册》之时,正好阅读到了“如何化解学生的自卑心理”这一小节内容,一时间让我感慨万千。
自卑实际上是一种由于人际交往受挫而导致的心理障碍,属于性格上的一种缺陷。实际上,自卑的心理人皆有之,只不过每个人的自卑感的强弱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对于自卑感,如果我们置之不理的话,慢慢就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出现意志消沉的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精神障碍,如头痛、焦虑、孤僻等。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读小学之时也曾产生过自卑情绪,甚至一度因此有过“轻生”的念头,不过最终还是在当时我的班主任李老师与我的父母的疏导下,最终走出了自卑阴影。回忆起来,当时我让我产生自卑情绪的原因是在学习上遭遇了挫折,原本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矛的我,因为三年级增加了一门英语课程的原因(完全不会读写),接连几次考试失利,英语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吊车尾,因此我的自信心一再受到冲击,长期下来,导致我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尤记得当时我的班主任是通过鼓励与树立奋斗目标等方式让我从自卑阴影中走出,重拾信心,最终初中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初中(因为自身原因未去)。
结合本人的经历,我认为自信心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小学生来说,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一个班级里的几十个孩子中必然存在着阳光自信和自卑胆怯两种类型,有的是外露的,有的是潜藏的,需要化解那些胆怯自卑孩子内心中的自卑感,是一个长期“工程”。
从本人的个人经历中,我认为一个自卑的孩子内心深处是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的。面对一个自卑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多多进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如此一来孩子就能鼓起战胜自卑的勇气。
总而言之,想要孩子远离自卑,最重要的就是来自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在此基础上,我们走进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明白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最后为这些孩子树立自己能够做到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在成功的兴奋和快乐中充分肯定自我,久而久之自卑心理就会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