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我特别想了解古代宫殿的建筑,也想知道古代帝王们的生活环境。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我和结伴同行的搭档一大早就来到了故宫,看到了故宫门店人山人海,各种肤色的人群都有,金发美女很多,也算是一大美丽的风景线吧。在售票的门口排队差不多接近一个小时左右,时不时的就有很多国外的友人跟着旅行社前来,再加上周围各个不同年龄阶的人在一起,仿佛就像是整个人生的缩影。
走进故宫的大门,“哇!真是太大了~,原来只是在电视上看到不觉得有那么大,眼见为实,真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们首先参观了故宫的建筑模型和它的建筑构建。我知道了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全部木质结构,而且所有的木质构架没有一个钉子。宫殿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黄色的琉璃瓦,到处是龙的图案,并饰以金壁辉煌的色彩。我观察了所有的宫殿,发现这些宫殿都是沿着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结伴同行的搭档,他好像对故宫的历史有些了解。他说:“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几乎贯穿了整个市区。它的气势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我们从御花园一直游览到太和殿,真是叹为观止呀!在故宫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远望去犹如神话中的琼楼玉宇。第一座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还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子撑着楼顶。其中,围绕在御座的6根直径为1米的大柱子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故宫一游使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差不多走了三个多小时,故宫的建筑实在是无以伦比的杰作,它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感到骄傲和自豪。
清华、北大,在自己心目中是天才们的摇蓝,为什么会这么讲呢?在小的时候,我们家那边附近的村庄,只要谁家考上了清华或北大,哇~ 那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新闻,几乎是全镇都知道他们家的名字,很牛哄哄的那种,就会有很多人去巴结他们,同时也包括一些政府干部。整个家的地位马上就提高了一个台阶,仿佛比其他人高于一等,办什么事也会优先办。在当时农村的说法就是,不管是读清华还是北大,出来后不富即贵,之所以会优人一等,也就是这个原因。
清华大学的校训,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被老师们时常提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它的起源是: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
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德行、智慧和能力,唯有不断修为,方能始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其实它一直都在鼓劢着我们,因为它是一种精神,时常鞭策着我们一路前行!
北大和清华相隔600米,很近,中间隔着中关村大街!当我们走到北大门口的时候,前面已经排满了长长的队伍,不料一排队又耗费了半个多小时,本来就是为了感受了两大学府的气氛,原来相我有此想法的人却如此之多。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12月正式开学。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俗话说得好:“ 要想口袋富,必须先富脑袋!” 其实,对我们个人最大的投资,是投资我们的学习,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会缺少对事物的分析处理的能力,也就缺少处理问题的勇气与魄力,即使敢于面对困难,也只是蛮干。 所以真正的自立自强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