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读这本《哲学了没?》,一周时间,读懂哲学!
星期一
DAY1导论,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定义、主题及探讨方法。
这一篇的内容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哲学”字源的解释。哲学(philosophy)的字根是希腊文,可以拆成philein(热爱)和sophia(智慧)。因此,但凡追求智慧的活动,皆属于哲学活动。人们出于对智慧的热爱所探究的问题,大概都可以被视为哲学问题。每一个怀抱有探求智慧之渴望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哲学家。
所以,上一周,我从图书馆借回一大摞的关于哲学的书籍,决定用一个月的时间专题研究哲学,正说明我在转变为一个热爱智慧的人。也就是说,我即将称为一个哲学家。真是要感谢这样一个解释,它让哲学变得如此平易近人,如此亲切可爱。它把迈入哲学之门的门槛降的如此之低,这样的开篇,让我不至于太担心读不懂后面的高深内容。
“哲学思考起源于人类的好奇心。”好奇心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因为好奇,引发思考,思考与反省是所有学科进步的重要推手,而哲学就在扮演这样的角色。也就是说,哲学并非一个学科,而是一种思考与反省的方法。
提及“好奇心”,不免让人联想到关于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哲学家,他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或许恰恰就是一种最朴实的哲学思考。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提出的问题,居然就是经典的哲学问题。比如人从哪里来?重视孩子的问题,可能就是迈入哲学领域的第一步,和孩子一起探讨他的问题,可能就是一种哲学思维的锻炼。原来孩子就是引领我们进入哲学之门的小天使。说他(她)是天使,因为他(她)还保有一颗宝贵的好奇心。
关于哲学活动的起源,要回溯历史。印度与埃及的哲学思想受其宗教思想所影响,关注人的灵魂与自我,在乎人的死亡及死后的世界;中国的哲学思想受政治文化所影响,以人际关系作为探讨对象;希腊哲学受到许多外来科学理论的影响,含有浓厚的逻辑与数学风味。这个总结真的是蛮有趣的。想一想印度的《吠陀经》,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希腊的建筑学、几何学、天文学,文化对哲学活动的影响显而易见。大概很难分清,是文化影响了哲学,还是哲学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从宇宙、知识、伦理规范,到宗教、心灵、人与政府,哲学探讨的主题丰富多彩又环环相扣。伴随时代的改变和新技术的发展,哲学探讨的主题也在随之转变,哲学问题永远没有问完的时候,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以及解决问题的愿望,哲学活动会一直延续下去。
除了保持好奇心,哲学研究还非常注重讨论。哲学思考以理性为基础,哲学最常使用的理性能力为逻辑能力。通过观察,我们对各种事物及概念做出性质上的区别与分类,接着使用逻辑来做出论证。哲学论证一般通过如下两种方法来呈现: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演绎论证是最严谨的一种论证,而归纳论证则因为无法保证前提的正确性而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逻辑论证。要构建一个逻辑上有效的论证相对容易,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保证前提的正确性。哲学家们就是要通过不停地检视论证及修改论证来思考问题。要学会哲学思考,必须对事物保持质疑态度,不能够轻易相信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唯有不停地质疑与排除错误,才有可能越来越接近真理。
好了,建立了这样的保持质疑的哲学态度,我们就知道该如何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表面上似乎非常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但是,我们经常忽略这个论证背后隐藏的前提的正确性与否。真相往往隐藏于此,谨慎的、理性的、质疑的态度是可取的。
第一天的学习告一段落。这一篇章的内容其实还包括:西方哲学三大基本问题——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这一部分内容我的兴趣不大,在此不想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