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的,可以少走弯路。”
“所有的河,最后都是要流进海。但是,他们中间,弯弯的那条最美。”
起初,这个世上是没有语言的。人世间,非常的安静,非常的纯洁。有了语言,也就有了沟通,之后,烦恼、伤感、疑虑,反而接踵而来。不置可否,随着当下通讯的便捷,语言信息可以瞬间送抵千里之外,只要愿意,大可淋漓尽致地倾诉,关于不快、关于愤恼、关于跌宕。
原以为,生活中的很多困惑就因此可以雪霁冰消,很多痛苦也能够有迹可寻。可是,依然有那么多的哀愁,那么多的忧伤。为什么?是因为一些想得到而又不确切的期望吧,是因为一些众说纷纭的荒乱里寻觅不到出路的彷徨吧,是因为一些触摸不到尽头的幽暗心情吧……就是迷茫。
为什么会迷茫?总觉得,再多的言语也无法企及自己思绪里的荒芜,再多的表情也见证不了自己内心的苍凉。
于是,我们自言自语:没有人会明白自己了吧,没有谁再可以信任了吧?有时候,我们甚至一度迷失了自己,模糊了自己是谁。那些因迷茫而凝结起来的心情,仿佛一首低宛的曲子,不停地吟唱落寂的忧伤。
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也曾迷茫过。2012年她在哈弗的毕业演讲,谈到了该如何选择一份工作?
2001年时,桑德伯格辞职离开政府职位,想在硅谷追寻自己的梦想。然而,时机不好,在硅谷,小公司都倒闭了,大公司忙着裁员。有一位CEO甚至直接告诉她:我们不可能考虑雇佣你这样的人。
在一度的求职后,桑德伯格得到了几份offer。这时,她面临了一个难题,就是选择。她仔细比对了每一份工作的任务、角色以及公司情况。需要做决定了,那么她是怎么做的呢?由于受过MBA的训练,她做了一个Excel表。把工作都列了出来并且一行行把评判标准也列了出来。比较公司的远景,工作的职责等。
表格中有一个工作是去做Google的第一个业务部总经理。这现在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当时没人相信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赚钱。她都不敢确定那儿是不是真有这样的职位;Google就没有业务部,那要去总管什么呢?何况那职位比在其他公司得到的offers都要低好几级。
在那一年,谷歌刚成立第四个年头,没人觉得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能赚钱,在桑德伯格因此而迷茫困惑的时候,刚成为谷歌 CEO 的埃里克·施密特让她“别傻了”。
埃里克说:“坐上火箭就对了。当公司迅速成长并有着重大影响时,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一起发展。如果公司发展不快、也没什么重大影响力时,瓶颈和办公室政治就来了。如果你有机会坐上火箭,不要管位置在哪里,坐上去就对了。”
最终她选择了谷歌。
而六年半后,她离开谷歌,但没有忘记这条忠告。于是,她选择了Facebook,接受了现在这份工作。当时有人问桑德伯格:你为什么要去为一个23岁的小孩儿工作?
她的答案是,职业发展不再是传统的爬梯子模式。
“当你们从商学院毕业并开展事业时,要寻找机会、寻找成长、寻找影响力、寻找前景。调整岗位、降级、升级、离职都没关系。要培养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去完善一份简历。
从自己的能力出发来评估一份工作,而不是关心别人给你的岗位等级。做一份真正的工作。接受绩效要求,成为团体的一部分,做一份运营工作。不要计划太多,也别期望迅速升职。如果像你们这么大时就规划好人生的职业,我会错过现在的事业的。”
迷茫在人生路上是必经之路,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未必是好事。生活会给我们惊喜,亦会给我们痛苦。曲折的道路才可以磨练我们的心智,成功依靠的不是规划,而是面对。当挫折、迷茫、痛苦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你敢于去面对吗?
迷茫正因此产生,是因为我们害怕。当面对的时候,我们会失去很多。桑德博格接受了谷歌的offer,失去了其他更好的薪资待遇;比尔盖茨退学于哈弗,选择从头创业,放弃了高学历,面对的可能是自己创业的失败;钱学森选择回祖国效力,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待遇,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软禁,失去自由。
因为恐惧,我们害怕面对。心中虚无,拿捏不定,消极颓废,就是迷茫。因为迷茫,所以滞留。因为迷茫,所以错过。因为迷茫,所以失去。最后的最后,待到一种迷茫式的姿态嵌入我们的生活了的时候,究竟是我们糟蹋了生活,还是生活蹂躏了我们?
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在迷茫,我们怯于面对。十字路口,选择意味着失去,但是,当我们选择其中一条,并走过之后,就会明白,我们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而大多数人一直在路口徘徊,浪费了时间,最终什么都没有的得到。
也许迷途的惆怅会扯碎我们的脚步,面对之后,相信未来会给我们一双梦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