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一直生活都很单调,单调到即使骗子再多,我也没有落入过什么乱七八糟的陷阱。
从小到大做过最多的兼职就是家教,要么就是老师介绍,要么就是父母的朋友们卖面子。
平时在路上遇到有借手机,借零钱的也不太敢跟别人搭话。
可就是这样,我还是在毕业季被骗了……不止一次。
1、请统一参加XX银行统一招考,用支付宝银行转账200元考试报名费
15年研究生毕业,我们专业的招生情况再一次比往年更糟,几个往年常常是本专业就业大户招聘指标急剧下降,不知道学了这个专业的我还能干些什么,也不知道还有哪些企业能够招收我们,于是只能抱着撒网捞鱼的心态,在某招聘网站上海投。
忘不了当时找工作的心情,就跟自己是一把即将过季的大白菜,恨不得降价销售,看到有公司发来面试通知,都不怎么看待遇,基本上过得去,都会从北京的北六环以外巴巴跑到南六环去面试,甚至连自己投的是什么公司,都不太清楚。
那个时候,我们都太着急。
着急的像是害怕自己被淘汰,被落下,成为一个找不到工作的人。
而且,找不到工作在那个时候,基本上在我们心里,似乎都等同于不被认可,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就算回家,也没有脸面对父母,更不知道今后的路该何去何从……
在面对未知,面对无助,面对微乎其微的机会,面对可能会伸过来的救命稻草……
我,还有很多的“我”,害怕放过任何一个。
大概就是这样,掉入陷阱的概率几乎大大增加!
当时的收件箱里,存着很多邮件,基本上看到第一句话就会心灰意冷,“很高兴你投递我们的XX岗位,但是您的专业和岗位需求不符合,我们将您的简历加入人才库”,“很抱歉,您没有通过我们的职位筛选”……
突然映入眼帘的一封邮件,是面试通知,而且还是XX银行的考试通知!!
你说神奇不神奇?
毕业找工作那段时间确实投递过XX银行,也确实通知应聘流程需要笔试和面试,而且曾经看过应聘的面经,对这么大牌的公司当然深信不疑。
也可以说是,我心里,更希望这是个事实!
经历了那么多挫败,失利,还有灰心丧气,再对比那些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兴高采烈,那时的我真的把这封邮件当做救命稻草。
邮件里说应聘流程有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可以选择考点,并且将身份证号通过邮件发过去进行核实,并通过支付宝转账200元的考试报名费。
200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而当时的我,大概相当于买个心安……也许,也许我能通过考试能,也许,也许我能通过面试呢,也许,也许200我就能成为银行的一名职工了呢~~
即使所有的一切那么像骗局,可是都被当时急切的找工作心态合理化,交报名费我就觉得很像考公务员考试似的,发身份证号也觉得就是核实个人信息,没事儿的,都是大公司,肯定会正规一点的,没事儿的,不会是骗子,没事儿的,没事儿的……
后来的后来,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大概是等我已经毕业以后,才反应过来。
原来,只是空欢喜,真悲切而已。
2、我是某某领导,明天早上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你这事儿不好办,明天跟你当面交代
说来很不好意思,当时找工作,全家人愁的着急上火,爸妈帮忙曲里拐弯的打听了一圈,最后找到地方的某个职业学院可以当老师。
当时需要进行试讲,面试,爸妈也希望托关系能够让学校的老师帮忙说上几句话,面试不要太为难之类的吧。
周五试讲过后,我又立马回北京面试,结果通知下周一需要进行面试,买了周天的火车票,想着说是周天晚上出发,周一早上到,这样的火车票比高铁能便宜一半。
没想到,我至今也没想通,那个骗子,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那个骗子,怎么知道我接下来会干什么?
还记得那个来电的地址是特别南边的一个城市,来电人操持着一口特别不标准的普通话,而且特别官方的跟我说“XXX,明天早上记得来我们学校的西门,直接来我办公室,跟你说一下面试的情况,你这个事儿不太好办啊,到时候咱们当面聊!”
看着特别陌生的号码,听到特别陌生的蹩脚普通话,我的第一反应,真的不是遇到骗子了。
而是——
立马给家里打电话,问爸妈,那个老师是不是真的在那个办公室,这都周六下午了,是不是得买机票回去啊……完了,我是不是要搞砸了……
家里也立刻鸡飞狗跳。
爸妈问了一圈,已经准备帮我订机票,然后自己也已经准备退票,可就在那关口,不知道怎么突发奇想,在网上搜了一下那个电话号码,查看归属地,直接被识别为骗子!!
当即舒了一口气,跟家里人解释过后,他们还反复确定,是不是真的不用订机票回来了?是不是真的是遇到骗子了?要不要我们跟人老师再联络联络?
那个时候,最恨的,不是骗子,反而是自己。
因为自己没有找到父母满意的工作,父母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我的工作而跟别人低头哈腰,到处打听,因为我的一点点动静,而把家里闹的鸡飞狗跳……
就,只是因为我没有工作。
3、当我们置身事外的时候,都是聪明人;可当我们无可奈何着急忙慌的时候,骗子反倒成了我们的救命稻草
最后的我,找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工作,在北京,工资够房租,够生活,工作的地方也不吵闹,不知道干什么,所以干脆什么都干,领导派的活,无论会不会,都拼命去学。
因为,当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业,不知道自己今后能靠什么吃饭的时候,我最害怕。
这份害怕,从我找工作那段时间开始意识,渐渐理清楚,然后支撑着我走到现在。
现在回过头去时,当我不再处于那么紧张,那么高压的状态时,很大几率能够知道这些途径和渠道或许会有陷阱,也或许根本就不可靠,更有可能会仔细去核实。
可,在那争分夺秒,恨不得早一天也好,早一个月也好,赶紧签到工作的心情还有压力,让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仔细甄别,会帮自己把理性驱赶,会给所有的不合理安上一个合理的说辞和假设。
因为,我们怕没有人要,我们更怕自己毫无用处。
而这两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把当初憎恶的害怕还有面对高压时的慌张和盲目,当做一面镜子,时不时的照一照自己,为什么我会那样慌张?
a)我不知道自己曾经学的,除了本专业之外的工作还能干什么【从别人给的里面求】
那时的我,不能说最low,但可以说最没有底气。
《爱情公寓》里张伟有一句名言“跟我打赌,不是看你要什么,而是看我有什么”,那个时候,我压根不知道我要什么,除了自己的专业,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所以是最被动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只看别人要什么,然后上赶着,跪舔着,把自己看的一无是处,把能够给我工作的都看做衣食父母。
被动,就是会挨打!
你永远也没想过自己要什么,所以当有机会来到面前的时候,想的比你清楚的人,早就开始准备;而等到你们同台竞技的时候,你还在想,别人早就开始做,开始竞争,开始他们的表演。
你也还没想到自己还能够干什么其他的,只能从别人给的那些职位里求。
求父母,求老师,求亲戚,求招聘网站,求面试……
一切能求的,我们似乎都在求。
可是,除了那个专业,我们再也想不出我们能够拿得出手的还有什么了。
我们只能求,甚至,会一不小心从骗子那里求。
b)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养活自己【从自己给别人的挑】
近乎放弃专业内的招聘,投那些不限专业的岗位时,像是银行啊,金融啊,教育培训啊……
一直在想,这些不挑专业的,是不是就有机会了呢?
也并不是,得清楚自己能够给别人什么。
收到几次教育培训的面试,需要做相应的测试,还需要试讲,面试等等。演讲,做题都没什么,可是我还是不太了解给别人培训,需要那些确实必备的特质,例如备课,跟别人面对面交流,授课,讲知识点……讲课的风格别人是不是会喜欢,家长是否认可,会不会有学生愿意听你这个新进培训老师的培训……
我自己都不确定,我能不能给别人这些他们期望的东西。
自然而然,这份工作也根本不可能落到我头上。
最后,做了一份偏文职的工作,组织线下的活动,做一做策划,写一写研究报告,开始了前面说过的,只要是老板交代的工作,我都拼尽全力去想办法完成的状态。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的青梅竹马,曾经以为会成为未来老公的人,突然间跟你分手的时候,你并不是活不下去了,而是至少还能做点其他什么事儿来让自己活下去的状态。
是啊,既然找不到自己曾经“愿想”中的工作,至少是不是也该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来度日呢?
c)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自己给自己来造就】
当能够活下去的时候,才会想,怎样让自己活得更好。
最朴实的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曾经的我,以为我就只能是我,一个只会靠点不靠谱的,学的也不太牢靠的专业知识浑浑噩噩的活下去,一辈子也没什么太大的目标,混口饭而已。
在几乎活不下去的时候,没想到自己能够做这些事情,写写策划,组织活动,招商,社群,PS,剪辑,乱七八糟的全都做过一遍,而且并不是那么难,毕竟,在活下去面前比,什么都不算太难。
有时候并不是我选择了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了我。
在互联网浪潮激荡时,不小心也把我这个小透明门外汉卷入其中,然后在一家小小的互联网企业做了运营,发现自己喜欢这样快节奏的生活,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那群不论是为了梦想还是为了钱打拼的人,喜欢包容的环境,更喜欢记录下所有的这一切。
之后开始自己拉拉杂杂的写字,接触到公号,也并没有写的太好,然后是简书,看到很多优秀的伙伴在上面坚持写作……有了第一篇推首,收到第一个赞……
被动如我,第一次会尝试着想主动去做好一件事情,去坚持一件事情,到现在还有点如果没有写作,会有点遗憾,似乎缺了点什么的感觉。
当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以为我想要所有,但却什么都得不到;
只能被动等待别人的筛选,还有自己盲目的智商低下的求。
可是,求人不如求己啊!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难道 不是最重要的?
同是一个念想,差距真的没有那么大。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每当一个选择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会以为那是我们最想要的存着,而当它失去的时候,我们似乎万念俱灰;
因为,那如镜花水月般的念想,没办法留的太长,就破了。
可当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即使没有达到,即使遇到挫折,我也会有一个方向,我知道怎样向它靠近,有很多前辈,有很多已经跨越阻碍成功登陆的人,那个方向,那群人,会让我的念想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刻而坚定的无法动摇。
也许,当我在学校里意识到自己喜欢读书,喜欢写作的时候,在那些几乎没办法走下去的时间里,还有书和笔能陪伴;
也许,当我在意识到自己很喜欢策划,也很擅长写策划的时候,在那些被浪费的时间里尝试着实习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体会不一样的工作,不会那么慌张;
也许,在真的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在听懂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再回到那个时候,收到那封带有“XX银行”的面试通知的诈骗陷阱邮件时,我会很淡然的把邮件放进垃圾箱,然后毫不犹豫的点击清理;
也许,在我考虑清楚自己并不想回到小镇的职业学校当一名靠父母托关系才当上的老师时,听到那个蹩脚的普通话打来的诈骗电话,也不会火急火燎的把自己紧张的心情传递给父母,让家人也跟着提心吊胆,大概会直接理直气壮地告诉对方,再继续骗,我就报警!
也许,也许……
再怎么也许,都回不到当初。
但,感谢这段没有也许的也许,让我不再慌张。
至少,想要什么,我会知道。
不想要的“天上馅饼”,你给我,我也不要。
(作者:星雨小妖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