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红楼中不少是生性凉薄之人。
世人皆从自己的角度去考量别人,有谁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那一颗凉薄之心背后的故事?
所谓的生性凉薄,所有的看淡一切,不过是经历过、挣扎过,然求而不得,终不过选择放过而已。
年少时觉得那些喜笑颜开之人好相处,然而人终究要长大,总是要走进成年人的复杂世界。
总有一些人和事,只有在成年之后才懂得,生性凉薄不是冷漠,而是成全自己。
生性凉薄之人,或许才是至情至性之人。
红楼梦里,一提起林黛玉,免不了说她爱使小性子,不仅敏感爱哭,还尖酸刻薄。
芒种时节,大观园的女孩儿们在祭饯花神的热闹景象中欢喜不已,唯独黛玉一个人扛着花锄头,拿着花帚来到花冢惆怅葬花,写出了伤感的《葬花吟》。
薛姨妈送宫花给大观园的女孩儿们,送到黛玉手中时只剩下几枝,她的语气瞬间就尖刻敏感:“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黛玉也经常倚着床栏杆,双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天才睡去。
别人聚时欢喜,她想到散时冷清。
别人看花开时令人爱慕,她想到花谢后徒增惆怅。
黛玉的尖酸凉薄就这样被添油加醋的传开了。
但是,连一个花瓣儿都不忍践踏的姑娘,人前说尽尖酸狠话,人后却一件坏事都未做过。
人人都说她爱发脾气,但是她哪怕对最贫贱的丫鬟婆子都未发过脾气,她的脾气都使在了宝玉身上,那是因为她知道宝玉会理解。
这样一个纯净的姑娘,孤独地埋葬美好的东西,单纯到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所有的凉薄,不过是纯粹的真性情罢了。
体弱多病、心思缜密的黛玉自尊心极强,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处处小心谨慎,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
有几人曾注意到,宝钗未到之前,黛玉也是个随性的姑娘,与宝玉亲密无间不说,对待侍奉的婆子下人也是体贴入微。
但宝钗来了之后,像大丫头一样,又是为宝玉赶蚊子,又是绣肚兜,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宝钗的各种城府心思她怎会不懂。
人人都知道她和宝玉是“木石前盟”,可体弱多病的黛玉没有父母做媒,独自面对宝钗的“金玉奇缘”,也只是看穿不拆穿。
恋爱中的女子, 若是真爱一个人,怎么会没有患得患失小情绪。
当黛玉和宝玉的关系确定后,她的安全感有了,便可以亲切地喊袭人“嫂子”,友善对待宝玉喜欢的丫头,更是放心宝玉一个人去栊翠庵。
这些可不就是凉薄背后的真性情,正是因为她的心很小,能够容纳的人不多,若是八面玲珑,那也不是至情之人。
有人曾这样评价黛玉:“我们偏爱黛玉,是怀念那个棱角未损、还活在天真世界里年少的自己。”
小时候我们开心了,放肆地笑,伤心了,就任性地哭,那时候的我们还不懂如何掩盖情绪,世界纯洁干净如蓝色的天空。
哭着笑着就长大了,才开始知道这个世界除了黑和白之外,还有灰。
于是我们就用凉薄把自己包裹,仿佛这样行走在人世间就不会受伤。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黛玉,在那最干净的角落里,埋葬着最美好的年少青春。
注:图文部分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