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创作的感悟
从各个角度上来讲,我都是个较为迟钝的人。但这些也没叫我感到遗憾,我始终觉得自己修的是“腹内有乾坤”“神秘莫测,然而已经看穿一切”的套路,唯一令我扼腕的只有小说这方面。
文字、语感、音律、架构……等等,虽然偶尔有所顿悟,却是乌龟慢慢爬在沙滩上,感觉到浪花,但距离真正的海洋还很远。以前读书时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小说好比一架葡萄藤,架构是葡萄架,优美的文字则是点缀藤架的道具。”我一直认为说的很有道理,虽然脱离本源架构追求文字形式上的优美反而变得过于强求,仿佛走上了歪路一样。
对于小说的架构,始终是浑浑噩噩,如众人矣。直到上了久世一老师的小说结构讲堂以后,如蒙昧的心窍开了光,得了几丝灵慧。在课堂之前,我便认识了久世一老师。那时候是在另一个老师的小说讲堂上,但是我所攻略的内容是网络文学,有时候除却文笔也会对于小说架构感到疑惑。
知道久世一老师,那时候也是极为偶然。先是先前的那位老师提了提,然后听了一节久世一老师的微信分享课,再看了一篇他知乎关于文笔的答题,我就觉得这位老师深得我心。因为他走的就是我素来希望走的“腹内有乾坤”那一挂,简单来说,就是肚子里很有货。
然后在得知久世一老师开课讲小说结构时,我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他的课堂。第一课对于我这种小说门外汉来说,便是极为新奇——关于小说视角的预习资料。
从外国文学到红楼梦,从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几本小说读下来,说实话,那时候我猜不透久世一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听了老师关于小说视角的讲课以后,才如醍醐灌顶一般。视角人称始终是我没注意到的盲点,我把写小说视为倾诉,可仅仅是一腔赤诚的倾诉,远远不够。
遗憾的是我与微信开课时间总是错过,也无高度自觉性来补足笔记,课程的预习做得也不够仔细,以至于我如一个厌食症患者一样。眼前一盘珍馐,只动了动筷,便浅尝辄止了。然而我对于小说的追求,却不止是这一点。
通过久世一老师的课程,我如一个深陷黑暗的盲人,忽然感应到光线乍现,从而走上自我的桃花源。虽然还在逼仄的甬道之中缓慢前行,却因为有了个目标而向前行。
在人生中,我时常有这样的感觉,如逆水行舟一般,不进则退,尤其是小说这方面。曾经天真的我以为看过几本书就可以写作,保持着空空如也的头脑写出来的东西,不看也罢。所谓的“学到老,活到老”倒是兜兜转转绕了好大一个圈子才悟出来,为时不算晚。
小说的葡萄藤架,我如今在试着搭建,希望某一天,它能开出花来结出果来,然后我便能摘下自己培养的果实尝尝它的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