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已经说了,现实篇的第四个原则,未知永远存在。今天,继续分享第五个原则,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身边总有一部分人,经常听他们抱怨,“这份工作不是我理想的,迟早要离开这里。”“这个专业不是我喜欢的,所以没兴趣也学不好,真羡慕那些专业好的同学”等等。这些话,是不是特别熟悉,或许,曾经的你或今天的你说过类似的话,不止一两次。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上大学,我的学校和专业是调剂的,当时还特委屈,抱着不满现状的心态学了两年,然后选择学了法学双学位,最终是熬到了毕业。当时,有一小部分同学也是被调剂的,但其中有两个同学很特别,他们也是不喜欢当时的专业。但是,可能因为他们很早就开启心智了,没有看到他们抱怨,只是默默努力。有一个男同学选修了法学当双学位,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毕业后,顺利考上南京大学的法硕专业,后来做了一名律师,生活的很不错。而另一个女同学,同样也不喜欢医学,大学里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英语,后来因把医学英语学的出类拔萃,竟然当上了医学英语翻译。
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是长达十五年之久的时间内,我还是一直活在抱怨之中。今天,因为有了开启了心智,有了元认知。才开始反省,大学时的事情。与那两位同学相比,我也学了法学双学位,同时入学时英语成绩比他们都强很多。为什么到毕业后的十五年,他们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早早的实现财务自由,而我还在这个干着这个大学时的专业,却还带着一肚子的不喜欢?
答案似乎很明显了,但是要说清楚,以后避免掉到这样的大坑,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实践起来,似乎不容易。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说明:
一、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
如果一个人很幸运,从一开始就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只要足够认真耐心,假以时日,积累的能力会产生复利效应,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会成为那个领域的大师。可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是没有那么幸运的。如果一个人心里总惦记另外一个“梦想职业”,那就会在当前职业上心不在焉、不思进取,时间一长,逐渐落后于那些在这个领域认真积累的人。更可怕的是,他们往往把“这个不是我的梦想”当借口,不反思,不进取,让时间白白流逝,把与不喜欢职业相处的时间当了敌人,而不是朋友。
其实,世界上80%以上的职业并不过分依赖天分,更多的积累。如果大部分人知道这个事情后,会惊呼自己有多么的愚钝。
二、进入自己梦想职业的成本其实很高
当初未能从事一个喜欢的职业就已经说明了问题——除了运气不好,更可能的因素是之前的积累不够。我之所以没考上心仪的学校,而是被调剂了。就是高中时不够努力,高考分数不理想。要是早能想到这些,或许就会早早开始努力吧。
我的那两位同学,就是很好的励志例子。他们或许在入大学时,“运气”不够好。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在为下一次的梦想职业做足够准备,当然,这个成本,比一开始就进入高的多。而大部分人,是没有这种意识和魄力的。我的那两个同学们,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极有可能在当时明白了这些道理,一个通过读双学位在积累,一个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英语在积累。等到毕业时,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毫不费力地向自己的梦想职业出发。最终获得成就。
三、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没成本就越高
大部分人的一生可能都在意淫“梦想”,一直把梦想当作借口,而真实的情况,往往是,被“梦想”绑架,掉到“梦想”的大坑爬不出来,最终的结局就是梦想最终因无执行力而破灭。可见,大部分人的沉没成本,最终已不是成本了。同时,越是怀有梦想,就越可能不满现状,想要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就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拿我自己当例子,本科时的专业不喜欢,但是,想着读了五年放弃挺可惜的,又继续投入三年地时间读研,到硕士毕业时,心里即使再怎么不喜欢这份职业,因投入太多,就更不舍得放弃,以致于到现在研究生毕业八年了,每天还活在“梦想”中挣扎。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沉没成本,不算成本。边际成本,才是最值得考虑的成本。我的边际成本就是,为此我付出了长时间的与时间当敌人的时间。这句话似乎很拗口,有机会我努力再想清楚,这样才能说清楚点。
笑来老师说,无论是谁,从本质上来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逃过现实的束缚。因为,我们思维虽然可以活在未来,但肉体却是实实在在活在当下,每一天的时光都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我们内心的映照。
笑来老师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从会计专业毕业到当新东方当英语老师,后来又出书、开公司、投资等等,每一个现状在当时都有可能是不理想的,但是智慧的笑来老师,却能一次次地获得成功。最让我佩服的是,老师竟然能够在时代发展的每一次变更中,都能站到风口上。所有的秘密都在这本书中,但看过这本书的人有无数,最终能改变生活的,其实少之又少。每一步的积累都是在当时的每一个当下。
此刻,想到了《肖生克的救赎》中的男主人公,在入狱这个现状无法摆脱的时刻,他乐观地面对现实,在逆境中找到生活的乐趣,通过自己的积累和智慧,最终战胜自我,获得人身和心灵的自由。
既然如此,接受现实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读完这本书,并记录下感想时,一方面理顺了思路,一方面把自己的人生做了个小小的总结。此刻, 既然现状无法摆脱,就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同时为梦想而一步步积累。爱瑜伽,就坚持,身心获益;爱英语,就学习,多一个维度思考世界,有意思;爱多肉,就好好照顾自己地多肉宝宝,陪伴它们慢慢成长;爱写作,不犹豫,坚持日更,虽知易行难,但是尝到了小成功的好处,又怎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呢?
此刻,我依然在做自己不喜欢的职业,但因开启心智,有了元认知,就明白了,速成绝无可能,交换才是硬道理,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摆脱,那就只能和时间做朋友,把注意力放在有利于自身成长的事情上,不抱怨,不做梦,不过过份追求完美,只是安静地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写到这里,有个小小的真诚的建议,能读到这篇文章的笑友们,真心希望你们认真耐心的多读几遍这本书,每一次重读,我都能开始新的思考。读书为什么一定要快呢?你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反复琢磨这些为什么,想必答案就会越来越清晰。
自从坚持日更到现在,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一本书,60块钱,可以反复读,读完了,写出来,还能有人能看到,提出问题,再次因分享而提高。真是赚大了。再次感谢李笑来老师的毫无保留的分享心得。
所有的读书,如果不能改变思考方式,从而改变行动,都是耍流氓。我是本着这样的想法,把这本书一字一句的开始阅读。希望这个小技巧,对你有用。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吾日三省吾生,今天你做了吗?
《把时间当朋友》系列解读,请关注简书ID:chloemin。坚持日更,记录思考,持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