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缓冲区解读

缓冲区解读

我们主要聊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什么是缓冲区,用来做啥

如何创建缓冲区

访问缓冲区

设置某个字节的数据

切分缓冲区

复制缓冲区

编码和解码二进制数据

好,看起来内容有点多,其实很简单,我们切入正题

缓冲区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JS非常的善于处理字符串,因此它并不善于处理二进制的数据。在js中没有字节类型,也没有结构类型,也没有字节数组类型,只有数值类型和字符串类型。

在服务器端,JS可以很容易处理http这样的文本协议,但是我们知道服务端不仅做这些,可能会有数据库通信,操作图像,文件上传。所以JS操作起来不是那么的容易,浪费资源,有很缓慢。因此Buffer就出现了,它作为node的一个核心模块,专门来处理二进制数据。

要了解的buffer特点

Buffer伪类的数据占用并不是分配在JS的VM内存堆中,也就是说Buffer对象不会被JS的垃圾收集算法处理,它占据的是一个不会被修改的永久内存地址,这也避免了因缓冲区内容的内存复制而导致的CPU浪费。

创建缓冲区

缓冲区的创建方法很简单,我们看一个例子:

//1. utf-8 constbuf =newBuffer('hello world');//默认的编码方式//2.指定编码方式constbuf1 =newBuffer('8b76fde713ce','base64');//3.创建指定长度的缓冲区constbuf2 =newBuffer(1024);//创建1024字节的缓冲区console.log(buf);//

访问缓冲区和相关操作

//访问缓冲区console.log(buf[2]);//buf 上第2个字节->108//初始化缓冲区中的数据并非0 而是一些随机值 (书上)console.log(buf2[1]);//自己亲测的时候是0 可能是我node版本的原因//设置某个字节上的数据buf2[1] =125;console.log(buf2[1]);// 125//获取长度console.log(buf.length);// 11//轶代缓冲区内容constbuf3 =newBuffer(100);for(vari =0;i

切分缓冲区

//切分缓冲区constbuf4 =newBuffer('nihao node js');constsmallerBuf = buf4.slice(8,12);console.log(smallerBuf.toString());//de j

需要知道的几点:

1.没有分配新的内存,没有进行任何复制

2.修改父缓冲区数据会影响到子缓冲区数据

3.其实是创建了子缓冲区,父缓冲区操作结束后依然继续被保留,不能被垃圾回          收器回收,会导致内存泄漏

4.可以用copy方法代替

复制缓冲区

//复制缓冲区constbuf5 =newBuffer(11);buf4.copy(buf5,0,8,19);console.log(buf5.toString());//de js

解码和编码

//解码//1.解析成utf8字符串console.log(buf3.toString());//2.将uft8字符串解析成base64格式的console.log(smallerBuf.toString('base64'));//ZGUga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