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瞬间,突然感觉十分沮丧,即使没有发生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认真思考了几分钟,想起了一个难过的夜晚,最后发现,突如其来的沮丧啊,真的难以控制。
这是刚上大学的第一年,接触到的事物新鲜精彩。
快节奏的大都市,繁华的商业街,便捷的交通,来来往往穿着精致的年轻人,这样的深圳与原来所在的慢步调二线城市实在太不一样了。所以在大家都在说想念原来所在的时候,我并没有多大感触。
但是在那个晚上,积攒的思念席卷而来。
那一段时间看了电影《王牌特工》,还记得在电影院看到梅林踩着地雷唱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时,意境使人潸然泪下。后来连续很久我一直循环听这首歌,在上课的途中,在吃饭的间隙,还有一个人去家教走在路上的时候,单纯的为歌声所着迷。
而那晚,听着听着这首歌,我突然就觉得很沮丧,没有缘由的。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耳中的旋律一直在循环。走在校道,月亮高高挂起,晚风吹过,昏黄灯光下树影摇曳。校外是川流不息的车流,是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校内是嬉戏打闹的三三两两结伴同行的人,只有我孤独的一个人走着。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我离家那么远,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并将生活四年。
一瞬间很无助很想家也很想哭。从小东门到宿舍的距离往常只要9分钟,那一天我却慢慢的走,走了很久。我想到了另一个城市的父母,想到了分散在天涯海角的同学。很想很想。鼻子酸酸的。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看了一本刘同写的书,叫做《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那时我和同学笑着吐槽说,这本书就是矫情。现在再看这本书,看着刘同笔下各自奔波的同学,看到四年后、七年后、十年后他们的生活,很受触动,觉得书中的人物是那样的鲜活。
当时读不懂的故事,可能因为还没到年纪,还没遇到相似的经历,所以也就无法感同身受吧。
现在我想到我的朋友们。我高中的宿友,在高考前都想去北方,最想去北京,然最后成绩下来只有一个同学出了省还是在南方的城市,各自选的专业也和当初的说好的大不相同。等大学毕业,也不知道又会去到何处。
分别容易再聚难。
我们时常想聚却都没有统一的空闲时间。那时笑笑闹闹说以后一定常聚的约定,也就当真成了遥不可及的以后。偶尔在宿舍群里聊天,看大家有时会说自己的烦恼,有时分享大学里的趣事,知道大家各自有斑斓的生活,知道大家没有把对方忘掉,就够了。
分散在陌生的城市,也好像学会了收敛情绪。再不会一股脑的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再不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宣泄自己的负能量。有了越来越多只属于自己的秘密。
一个人的孤独,终将学会一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