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几个月,刚入大学,结束了军训后,上了第一堂古代文学课。
上课嘛!当然要先说一下老师啦!我们古代文学老师很儒雅,长的很帅,颜值高,怪不得都被大家称为“男神”。老师不仅长得帅气,还很有才华,课上的很棒,还可以把无聊枯燥的古文都讲的那么有趣。真是令人佩服呀!
还记得第一堂古代文学课老师讲了三首很简单的诗,就是小学生学的那种。可能你会觉得:小学生都会,那还算什么大学教授呀!其实不然,看完下面的你就会明白了。
第一首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而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虽然只有二十字,却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老师为什么选这首诗讲呢?就是简单,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也是对初入大学的我们的一种激励,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这首诗有很多人引用过,但是老师从诗的本身给我们阐述大道理,我觉得很不一样,很特别。
第二首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那么,这首诗又是何意呢?其实这是一首非常有理趣的诗,告诫初入大学的我们,以后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失意的事情。所以,即使自己希望落空,也不要太难过,都是很正常的,生活总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意外的惊喜。
第三首诗是袁枚的《苔》。苔藓是高等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
讲到这首诗,则是要告诉我们,即使很渺小,很平凡,也要自信的展现自己,不要因为环境的恶劣而丧失努力的勇气。
其实,每一首诗老师都没有解释,只是讲了诗的本意。但是通过这三首诗的连接,我们自己去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凑巧的。三首诗一定是老师精心挑选过的,简单易懂,又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
对我而言, 这是很特别的三首诗。 这个老师真的很棒,很厉害!真不愧是教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