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认识的小帅哥是做企业的,他一句轻轻的话语震动了我。一开始在谈健身,他说他每天坚持早起绕着龙子湖跑步,只有每周三早起但不跑步,去爱心粥屋做义工。
我立刻对他刮目相看。他看起来这么年轻,正是爱玩爱闹爱睡懒觉的年纪,能坚持早起已经了不起,还能坚持做公益,实在是有公心有毅力的人,难怪事业做得那么大。
我以前也做过公益,还是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带孩子体验世相,给孩子做出榜样,在她生日那天我会去献血(正好那天是世界红十字日,一般单位都会组织献血),也带她去过孤儿院帮助那里的孩子,带她一起到公园捡垃圾保持卫生,带她给山区孩子捐书等等。这些事都是机缘巧合赶上了,就做了,心里并没有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长期如一地坚持。
那天听杨总这么一说,觉得自惭形秽,应该向他学习。于是决定和他一起每周抽出一天到爱心粥屋做义工,长期坚持下去,用实际行动来推动内心向善的建设。
第一次和杨总约好去爱心粥屋,不巧那天赶上初春乍暖还寒的大风降温天气。凌晨五点钟醒来,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再看看熟睡中的一岁小妞,我犹豫了。不去吧,也没人要求、强迫必须去,这么大冷的天儿出去真是受罪,再说二妞还小,我走了说不定会哭闹……然而另一个我坚定地说:必须去!做义工是好事,必须有一个开始,不能因种种因素退缩,再者,和杨总约好了却不去,不守约何以再见他人?天人交战之际二妞醒了,哼哼唧唧找妈妈,我只好耐心拍着哄她重新入睡。
这么一折腾,和妞爸交代好出门就五点二十了,好在凌晨的大街上人烟稀少,车子可以开得很快,我终于五点四十左右赶到,还不算太晚。路上等红灯时看见环卫工人骑着三轮车过去,真心疼惜他们,天天这么辛苦。
杨总已经到了,带我跟粥屋的负责人——也是做义工的一个年轻姑娘说了一下,给我拿来一件红马甲、一个一次性口罩,我装扮完毕,和大家一起搬桌椅板凳到外面去。做义工的人多数都相互认识,寒暄着今天的鬼天气,察看饭菜准备好了没。户外寒风中,已经有一些环卫工人、保安、空巢老人等附近的人排起了长队。
饭菜好了,男同志们一起抬着搬到外边,我被分配端粥这个工作,就是把盛出来的粥碗端着送到排队过来的人们手里。寒风中热乎乎的馒头、大锅菜、枸杞南瓜小米粥,让这些等待的人们露出了笑脸,多数人都会发自内心地道一声“谢谢”。我内心也很温暖,很感动。我付出的劳动微不足道,但被人尊重和感激。
很快,他们吃完了,我们收拾餐具搬回屋里。有些人吃完了会把餐具拿过来,还有几个人最后和我们一起收拾餐具。看得出来,我们的义务服务,也让他们感动,他们也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共同来做。
做完爱心粥屋的义工,刚到早晨六点半,我又赶回家里照顾两个女儿起床、吃饭,然后带着大妞去送她上学然后上班。时间刚刚好,不耽误正事,也没耽误多少瞌睡,而且因为早起,因为助人所以快乐,一整天神清气爽。于是我决定长期坚持做义工。我还加入了“日行一善”红包群,每天发一次红包捐款给爱心粥屋。只发不收,我第一次知道红包群还可以这样来做。
后来一次做义工时,还遇到了82岁的义工奶奶。她就住在附近,一天早起遛弯看到爱心粥屋的义工之后,也要来做义工。大家担心她的身体,她表示完全没有问题。还真是,老奶奶眼不花耳不聋腿脚利索,端着筐发馒头,端着餐具上台阶送到屋里,一点不成问题。我们放心了,当然也尽量让她干一些轻省的活儿。她说,虽然年纪大了,干一点是一点,助人也是助己。她的行为更是带动许多吃爱心早餐的人拿出行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想,老人家身体好,肯定也跟她心宽心善有关。希望我82岁的时候也仍能做公益。
公益之路,我加入的不算早,也不算晚。应该说,不管什么时候加入,都是最好的时候。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芳香,是我们生命所需,也是我们能留下的不多的东西之一。
公益路上,愿我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