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读懂文章是前提。很多孩子文章都没有读懂,以完成阅读题为目标,对答题也只是把参考答案抄写在试卷上,没有思考答案为什么这样,这个答案以于同种类型题的借鉴意义的思考总结,所以有时候很多试题的完成都是在一个水平面上进行,只是量的增加,没有质的提升,反倒养成一种不深入的惯性。看着题目都熟悉,老师一改基本不得分。
例:
5.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3分)
答: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比如,这个题是某年河北的中考试题。考点是欲扬先抑这个写作手法的考查。写作手法的考查,从考查层级上来说,是难度比较大的。
先审题。“就其中一种写法”。哪一种熟练,容易拿分选哪一种。我们选第一种:欲扬先抑。
不要两种都选。两种都选的话,阅卷的默认规则是只看第一个答案。第二个完全不管。然后研究答案。
第一步先明确选择了哪一种写作手法;然后明确选文中先“抑”了哪些内容,这个就是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当然,这个题因为有一定时间了,如果现在答的话,要更具体一些,准确到“抑”的内容涵盖了哪些方面;接着说“扬”的内容是什么。这是对写作手法的结合内容的分析,是对写作手法运用的结合文本的阐释。
答案中后面两句话是对欲扬先抑的作用好处的分析。这两句分析也是有层次的,“增加波澜”是从结构上说的,后面一句是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