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星灿乌云里 珠浮浊水中
——咏元宵汤圆古诗简析
王传学
元宵节有一个习俗是吃汤圆,也叫吃元宵。“汤圆”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元宵之夜吃汤圆,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事事如意。
南宋词人姜夔对此有生动的描绘,在《观灯口号》中写道:
贵客钩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
不得金钱不肯回。
姜夔(约1155—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其词题材广泛,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珍品”即汤圆。诗中写汤圆的珍贵,购买汤圆的人多,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南宋诗人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中写道: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公元1126—1204年)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谊。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形象地再现了汤圆煮浮时的情景。元宵之夜,一家人团圆吃汤圆,就图的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事事如意。
清代诗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写元宵节吃汤圆的情形: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符曾(公元1688—1760年)字幼鲁,号药林,是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官至户部郎中。其京寓陈设雅洁,“书签、画卷、茗碗、香炉列置左右,几案无纤尘,四时常供名花数盎”,而常身无分文。其诗洒脱清逸,气韵尤高,著有诗集《赏雨茆屋小稿》,又著有《春凫小稿》及《半春唱和诗》,并行于世。
此诗写元宵节吃汤圆的情形。元宵汤圆里包的是用香甜的桂花裹着核桃仁的馅料,做汤圆的糯米是用井水淘洗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家的滴粉汤圆做得最好,现正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着元宵。诗中介绍了元宵汤圆的精美作料,表现了自己赏元宵、品汤圆的高兴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