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书会”第11篇
今天阅读第五章“从愿景到路径”,收获还是挺多的。
比如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的名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比如美国匹兹堡KIT公司总裁张小彦博士的妙语如珠: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个社会的构成,你会发现非常像大海,波涛汹涌的表面是经济现象;波澜不惊的深层海水像政治制度,而几乎很难撼动的海底就像社会制度。
又如魏忠教授对于近些年我们教改的剖析:这些年,中国在教育技术方面和教学技术方面的花样翻新几乎是全球最高的。目标教学,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等,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形式主义和花样翻新,一度陷入了“丟了鞋子找不着路子”的困窘与尴尬。原因在哪里?我们的愿景和理想没有一致,我们的花样掩饰我们的内心的空虚。所以,在面对今后的行为世界,我们的教育界釆用什么样的理念,才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又又如,我们对待教育革命的态度问题,魏忠教授说:我们教育革命的原因也许在于,面对着人类固有的社会和组织制度变革缓慢的长期规律,我们的孩子们的行为方式远比我们想象得快得多。无论网络和在线教育所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如何引起争议,我们都应该适应它。因为教育领域在何情绪化的妄议和非理性的举措,牺牲的不仅仅是现在,可能是一代人。
……
呶,这就是我们参加互加计划的意义。我们所做的正是在社会化网络的大趋势下,对未来教育的探索与尝试。我们在互加计划的引领下,不知不觉中已站在了现代教育的最前沿,成为了未来教育勇敢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自豪吧?光荣吧?愿景是美好的,路径是曲折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