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去年5月中旬跳槽到一家本地知名投行公司,在这之前我在政府部门工作,从事留学生的创业辅导及申报工作。我想聊聊我进投行前的经历和见闻。
1、
在从事留学生服务工作中,我最大的感触是牛逼的留学生越来越少,牛逼的项目也越来越少,能沉下心来做产品的留学生是少之又少。
每年政府通过各种招商活动吸引留学生来落户开办企业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完成政府业绩。很多高大上的国外项目在国内落地后都水土不服,最终流产。在这个过程中,浪费的不光是政府资源,其中包含着很多我们普通人的税收。
曾经参加过不少针对海归留学生的招商引资宣讲会,包括杭州留学生交流会、广州留学生交流会、春晖杯留学人员创业大赛、各地的留学生项目成果展等等。最开始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感觉好高大上,有些项目的介绍都是全英文,甚至还有德文、法文等,来参会的精英留学生们也是来自全球各地的科研院所、高端公司。
2、
接触多了我发现熟悉的面孔总是出现在不同的会场,今天在杭州见到的某博士,半个月后在广州会场又能见到他。
和一个关系比较好的留美博士聊过,他说留学生的圈子,同样密切关注着国内的动态。近些年来国内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对留学生招商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以至于在留学生圈内掀起了一股只要带着项目回国就会有各地政府抢着给送钱的风气。
就我所在地,留学生团队项目通过专家答辩(类似于大学论文答辩)并落户当地开办企业的,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分类,一类可获得630万元的政府资金补助,二、三类分别可获得430万、230万的现金补助。除此以外,这些项目还能每年参加市里的评选活动,如果表现“突出”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的政府补助。
不光是我所在地,就我们临近的县市区政府对留学生的现金补助也都是力度很大的,有些留学生不止在一个地方落户他的项目,说白了,就是在全国好些地方骗到了政府的钱。因为现在没有一个针对留学人员的全国联网系统,所以一些留学生就钻了空子多地落户项目。
从参加交流会的留学生年龄也能看出,以往是四五十岁的参会人员,现在很多是三十岁左右。每当和这些只有科研经验没有市场经验的留学生聊起来,我都很佩服政府有勇气把大笔现金交给他们去创业,顺便再感叹一下民营企业生存的压力和困难。
3、
再来说说落户留学生企业生产的产品吧。当他们在申报项目时,都是把自己一个个写的很高大上,全球知名大学的博士、十几年研究院所科研经历、世界500强公司运营总监等等。可真正落地办企业了,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有一家从事信息技术研发的公司,留学生两口子是德国回来的博士,他们公司开发出来的产品一款是无线路由器,一款是通用监控设备。无线路由器可以在某宝上买到,销量远不如一百多块价廉物美的广东产路由器。至于监控设备嘛,政府花了几十万采购,没用多久就坏了。另外还有他们设计的展厅控制系统,监控室里也是各种线缠得一塌糊涂,找不到线是常事。
当然也有一些留学生企业开办的有声有色,在几年的时间里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利润水平不断提高,并准备上三板或冲击中小板。只是有这样能力水平的留学生团队越来越少,大部分企业都挣扎在垂死的边缘。
政府给这些留学生企业盖了厂房、建了人才住房、减免了房租和税收、开展各类培训、协助人才招聘、还牵线搭桥提供各种商业资源,这是多么令中小企业羡慕的事情。可惜政策倾斜的天平倒向的从来就不是中小企业。
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国外的知名企业很多都有着百年发展的历史。政府如果认为多给一些优惠政策,就能走捷径通过留学生把国外先进技术复制到国内,那未免有点天真了。
另外政府引进留学生落户办企业,无非也是为了日后企业做大了好增加当地税收,但当那些项目还仅仅只是一个概念没有任何贡献时,就拿着纳税人的钱大笔投入未免有些不负责,希望政府能真正筛选优质的项目而不是鱼龙混杂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