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我们总是羡慕一类人,这类人总是表现出不同于普通人的一面,比如思维敏捷,逻辑严谨,条理清楚,临时安排他们讲话总能让你觉得他是刻意准备过的,这些人拥有极好的表达能力。
2
我们当然也想像他们一样,只要站在台前就知道讲什么,怎样讲,可遗憾的是我们经常手足无措地站在那不知从何讲起,每个句子都像从石头鏠里磞出来,生硬且没有联系,过后总是后悔:当初我要这么说就好了。
3
那到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4
答案就是SCQA。
上面四个自然段,就是比较典型的SCQA结构。
S ——背景(situation):我们羡慕的一类人
C ——冲突(complication) :我们也想像他们一样,但不知怎么做
Q ——疑问(question):提出你想引出的(或听者提出的)疑问
A ——回答(answer):你给出的答案
为什么要使用SCQA结构
这种典型的讲故事式的呈现——背景、冲突、疑问、回答——能够使你确保在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之前,你和读者“站在同一位置上”。这也是判断你是否以最直接方式传递正确信息的方法。 ——《金字塔原理》
没错,SCQA就是《金字塔原理》这一经典的逻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讲故事又或者是在做工作汇报时,运用SCQA结构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听者注意力,引起对方的兴趣,在最佳时间里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我”该怎么做?
运用SCQA的前提就是,运用读者或听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你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然后将全部精力放在提供回答疑问的答案上。
上述这句话怎么理解?让我们拆开来看。
1. 运用读者或听者已知的信息:这里的“已知”表示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或已经认可的信息。
比如你想表达一个观点:请不要再逼婚了。那么你就得用大家已经熟悉的“逼婚”的背景来讲述,至少要用到大部分人都有过“逼婚”经历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如果你介绍的背景过于极端又或者不具代表性,那么“不要逼婚”的观点就不能成立。
2. 将信息与你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这个“联系”要靠“冲突”去建立。冲突即是你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最终能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3.将全部精力放在提供回答疑问的答案上:在这篇文章中,“序言”部分就是一个引子,引出了今天的主题:SCQA,之后的所有部分都是在阐述或者解释这个结构。
好了,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我们该如何使用SCQA:
· S背景:确保你说话时,你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背景里。
· C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 Q疑问:将引发答案的疑问说出来。
· A回答:传递你想表达的观点或信息。
结论
思考力决定我们的竞争力。SCQA不仅可以用在讲故事上,还可以用在汇报工作以及分析问题上。但如何做到“出口成章”这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练习,将这个结构变成我们下意识的动作,所以,行动起来最重要。
大家都试试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明天见。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