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串门儿,还有别人在,朋友从老家带来的嫩玉米正好煮熟出锅,人手一穗追忆儿时味道。
“自己煮的玉米,味道好像没卖的好吃。”“那是,品种不一样。卖的大多都是甜玉米、糯玉米,或者水果玉米,味道当然不一样啦!”“这一穗都有点老了。家里是不是都在掰玉米了?”“没有呢。收玉米还要再等几天,估计到中秋节了。”“那种麦会不会晚啊?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啥时候寒露啊?”寒露啊!“biu——”地一下,我的“地理脑”马上上线!
“9月23号前后秋分,寒露是十月上旬,差不多七八号吧。霜降十月下旬23号前后。”话题由玉米转到了历法。
有朋友傻傻搞不清楚,二十四节气是什么,公历和阴历是怎么回事儿。于是我小小的卖弄了一下,“简单的说,咱们平时说今天几号了,都是指公历,也叫阳历,所以元旦也叫阳历年。我们说今天初几,说的就是阴历,也叫农历,八月十五就是农历的节日。”“哎,我知道农历阳历。三年两闰……”“对啊,你说的是农历的闰月,每隔两年或三年就会有一个闰月。”“上学时还学过: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你背的这个说的就是阳历每月的天数,阳历四年一闰,闰年的时候,二月有29天。”
“有农历了,为啥又用了公历呢?”朋友的问题又来啦。“公历是世各国界通用的呀,跟国际接轨嘛。”“阴历是跟种地有关系吧?”“这次真的说对了!以前的人制定立法就是为了指导农时的,告诉人们啥时候干什么?”“哦,我知道了!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正好一个月两个节气。”又一个朋友,乐呵呵的说。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历来的,差不多半个月一个节气。和阳历结合,正好每个月的上旬六、七、八日这几天一个节气,下旬二十一、二、三日这几天一个节气。”
“古代的人真是聪明,光靠肉眼的观察,就能推算出来历法,制定二十四节气。咋做到的呢?”有朋友感叹道。于是聊天的内容,又转变到了对古人智慧的惊叹里。
告辞出来,聊天时的欢笑尤在耳边回响,快乐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