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记得寒假回家的时候去了我的母校转转,我在这所学校读了六七年的书。后来在学校对面的奶茶店点了一杯烧仙草,坐了下来。邻桌有几个在一起写作业,还抱怨学校食堂东西太难吃,老师太严。
想想我们当年也是这样,总是成群结队地跑到消费不高的小店子里耗大半天,一遍聊天一遍写作业。
三个女生一个男生,课本练习册铺满了桌,在奶茶店里浅浅的音乐声中低头写题,我坐在斜对角的一桌边写稿子边看着他们。
真可爱啊。
我坐在一旁看着,不由得怀念起那些仅仅为功课和心仪对象而焦头烂额的岁月。努力是昭告天下的,喜欢却是静悄悄的,成长里瑰丽的元素太多,不像现在每当说起未来,三句不离“职业”,“薪水”和“利益”。
不过讲真,我发现,对于现在已经22周岁的我来说也没什么不能接受,因为当世界让我慢慢长大时,我忽然就不想妥协了,很多事情就变得不那么在乎。
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已经到了一个无所畏惧可以豁出去的年纪,现在觉得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好徘徊,希望自己潇洒点,毕竟人生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再浪费。如果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我现在就应该像一个成年人那样,懂得克制,懂得负责,懂得如何如愿。
所以这一次,我想像一个成年人一样认真一次。我依然会喝酒唱K买包,但也不是毫无节制地去嗨,而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规划工作,规范生活,经营感情。
2
开始不再患得患失。
我曾经喜欢扫荡热门书单,那些致富秘诀,励志鸡汤,心灵美文,辛辣时评,都曾在我生命中激起过一星半点的豪情。
慢慢长大后,口味愈加刁蛮,那些书越来越像供应过剩的垃圾食品,只可满足一时的快感,无法提供真正的安宁。
让灵魂安放的书籍,或许并不在榜单上,也不在书友讨论的书目中。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惊艳了时光,温暖了情怀,拯救了生命。
另外,我不再把金钱都放在如何打扮和收拾自己上。虽然“穿衣焦虑症”并没有完全消除,但我开始明白,那些为了“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女人”而买下的衣服和化妆品,没有了它们我依旧活得很好,并节约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真正的我,喜欢极简单的服饰,最天然的护肤品,舒适的平底鞋。没有要取悦谁的期待,就没有了对自己的苛求,转而将精力放在喜欢的事情上面。
一场旅行说走就走。旅途中,在卧铺叮叮当当的摇晃声中进入梦乡,在飞机上看到渺小的建筑群和平原突然流泪,在火车站埋头吃方便面狼吞虎咽。
二十二岁自认为已经长成大人的我,最大的收获是终于踏实下来,不自视甚高,也不心潮起伏。
我曾有过激烈张扬的青春期,愤怒、迷茫、唯我独尊。但异地求学这几年,我变得愿意亲近人,倾听别人,也讲述自己。
我想,我应该要把时刻关注外在的眼光收回来,跟真实的自己待在一起。
3
喜欢谁想要谁也开始变得大胆,放弃谁也变得果断。
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一个人要遮遮掩掩,需要小悸动小心跳,需要慢半拍的告白。到了现在,失去谁都开始变得能够接受,无非是一辈子这么长,我没有和那个人在一起,可我终将会和一个人在一起的。
之前喜欢的一个男孩子,断断续续那么多年,拉黑游戏玩了超级久也没能断了联系,可是到了现在觉得,这种游戏真的毫无意义,让该失去的都彻底失去,人生会轻松。
二十二岁的我,在校园里抱着书走来走去,开始知道唯有真正努力才能实现梦想;开始看重感情,想学着认真地爱和被爱。
不想再玩猜测的套路,想谈一场成年人的恋爱,除了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
4
昨天中午,我和好朋友在哈尔滨的果戈里书店转悠。
那是典型的文艺气息小书店,烤着面包,飘着咖啡香,还售卖一些进口的纸笔和明星片,书架上几乎都是最扣人心弦的青春文学作品,似有若无还能听见八音盒的清脆声响,如泉水叮咚。
我清楚地明白,这样的所在,对于三年前的我是极具诱惑的。当然,当我走在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中,依然在与从前的自己相逢、相认。
我爱那个旧日的自己,却不会再留恋。过了梦幻的年纪,更愿意把情怀深藏心底。
比如上周和好友去了哈尔滨,旅行是特别能让人快乐的一件事,但却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急匆匆的赶完多少名胜风景。
在哈尔滨的第一天,我们在中央大街放风了三小时,吃了心仪已久的俄罗斯西餐,帅气的俄罗斯歌手在温柔的唱着歌。当时心里想,出来一会儿太满足了,这样温柔的眼神和轻柔的歌声让我觉得,哪怕接下来几天都不出门,我也会很知足,很小的事情也能让我快乐一整天。我开始明白,重要的不是你留多少时间自己享乐,而是你能把多少时间变得快乐。
归零,自省,收拾心神再出发。和自己面对面,心对心。我更愿意相信真正的成长是静默素直,单纯天真,既有最真实的亲切温柔,又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实验,在这场实验里,爱和开心的能力,是稀缺但重要的能力,直接决定生活的质量。
如果可以,我们继续好好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