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内化】┊03.效法大师,把书从厚读薄的笔记方法
2021-07-13 周三
关于记笔记的那些难题
在读书学习中记笔记时,我们常会遇到的几类问题。
我已经理解了,还有必要记笔记吗?
不记,又好像是书白看了,什么也没留下,没记住;
记了笔记,还是会忘啊,还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呢;
回头复习笔记的时候,发现还是得依靠书籍,才能看懂自己的笔记;
自己的笔记和抄书一样,密密麻麻,自己都不想看。
总有戳中你的点,是吧?
那该怎么解决这些笔记的问题呢?
效法大师的笔记,把书从厚读薄
如何效法大师?大师们的笔记是什么样的呢?
先来了解什么是好的笔记,好笔记的的标准是什么?
【好笔记的5R标准】
record:记录。记录要点,核心知识点、对自己有启发的知识点;
reduce:精炼。书上的知识只是别人的知识,对你来说只是一堆信息,只有经过提炼加工,让自己理解了,记忆了,才能是你的知识;
就好比做饭烧菜,书中的内容,只是一堆食材,经过洗菜、切菜、烹饪后,才成为一道可以食用的美食。
把书中的内容进行提纯萃取精华,出来的笔记才容易记忆;
recite:记忆。只有精炼的文字才便于记忆,能记住才能用起来;
我们人的大脑空间最佳记忆容量是4±1个组块,一个数字是一个组块,一个成语是一个组块;一句话是一个组块。所以,我们要将打断的文字进行简化,把一句话简化为一个词,把一段话,简化为一句话,这样就可以降低大脑负荷,让大脑空间更有容量去记忆其它的知识。
凡是超过5个步骤的,都值得简化。
reflect:思考。笔记不仅是用来记录知识的,更是要记录自己的想法、疑问。我们说,读书就是和作者的一场深入对话,相互的切磋,用笔记记下你和作者的对话过程,思想互动的过程,激发自己的灵感,增加自己的思考力。
review:复习。没有记忆就没有应用。长期记忆是经过多次重复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把知识留存在大脑中,为我所用的过程。
方便回看、查找才能够进行温习。电子化工具的优点是随时随地可以查看,而且方便在有了新的灵感时,在原笔记的基础上做修改,孵化出更精细的思想。
如何刻意练习【做笔记】
Q&A笔记法是非常值得练习的笔记法,它具备了好笔记的5R标准。
Q&A笔记就是问题+答案的一种笔记方式。
Q:指问题;A:指答案。
笔记是记录我和作者的对话过程,是记录我采访作者的过程。Q是作者的主题,是标题,是目录中的问题;A是文章中作者针对问题给出的答案,当然也可以是自己思考后的答案。答案的形式是5W2H的回答。
Q&A笔记是你【私人的知乎】,是智慧的结晶,是简洁而不简单的知识卡片。
🌰例子:
这些知识卡片就是作者的一块块砖头,作者将一叠叠的Q&A卡片合集成为一本本的著作。而我们将一本本的书,用Q&A的形式,萃取精华,提取核心知识点,把它们转化成一张张的卡片,这就是把书从厚读薄的过程。
这一张张的知识卡片就是一个个的干货知识点,是我们提纯和萃取出来的精华,是我们经过大脑思考的智慧结晶,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变自己。
Q&A笔记是阅读与笔记的无缝对接。我们说读书要论语式阅读,论语式阅读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采访作者,和作者进行对话;Q&A笔记是先提出问题,后跟上答案。这是将我们的思维外化的实录,记录下我们和作者的对话过程。
大力出奇迹
爱因斯坦说过:事情尽可能简化,但不是简单。
Q&A笔记听起来很简单,然而它是【简化而不简单】的。
大段的文字让人不忍直视,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伤脑伤神伤时;Q&A笔记将大段的文字做了模块化的处理,简洁、清晰、明了,方便回顾与记忆。
Q&A笔记形式简洁,版面统一,不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大脑直接专注在内容上思考。
工具在于克制极致使用,把一两个功能一直用,用到极致,形式服务与内容。形式简单了,才能直击目标,而不烦心在排版、重新回到原文理解,等等这些方面。
Q&A笔记有记录核心要点;提纯萃取作者的精华知识;方便记忆;加入个人的思考;方便检索复习。实则【简约而不简单】。符合好笔记的5R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