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我不知道,因为接触的样本不够多,时间跨度不够长,不敢瞎说。但成人必然是分善恶的。
如果不是,那为什么有人能处理好家庭,能处处与人温暖,而有的人,则相反呢?
01
高考报志愿时,等我到了学校,我的好几位同学在等着我,他们惊慌的告诉我,我的志愿被改了,改成一个本省的二流学校。那天晚上就要录入志愿了,如果我不及时追回,可能会面临考高分,进差校的境遇。
他们帮我联系了班主任,联系了教导主任,老师开车带了礼物去志愿录入地,协调这件事情。
当晚,还住在教导主任家。
虚惊一场,事情办妥,第二天,我回到家。路上,我还在想,拿录取通知书时,要请那几位帮忙的同学吃饭,要再去班主任和教导主任家表示感谢。
可是,到了家吃饭时,父亲第一句话说得是:“为什么不改别人的,就改你的?”
听完这句话,我所有的对事情的庆幸,对同学老师的感恩,一切好的感受都没有了,只剩下懊恼和愤恨——对啊,我真差劲!好不容易考个第一,还是遮掩不了我不行的本质!
同时,周围所有的话语方向,都从庆幸感恩那个方向,转向攻击我的这个方向,全家笼罩在,你被人使了绊子,你灰头土脸,你不行的这个大语境当中。
02
有人看了《少年的你》,讨论,校园欺凌是怎么发生的?是欺凌者的恶?还是被欺凌者的错?
其实,作为女生,从小学甚至从会走了有玩伴开始,到现在做了社会一颗螺丝钉,甚至只是一个全职妈妈,没有一个女生敢说自己从未面对过这些。男生,也不见得多幸运。
欺凌与被欺凌,时刻发生着,没停过。
但是,当一个被欺凌者被欺凌时,他最悲哀的,并非是被欺凌,而是他身边那些类似我爸爸的那种逻辑——“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非要欺负你?”“他为什么不打别人,就打你?”
这种精神讨伐对被欺凌者来说才是最大的悲哀和最重的压力。
这是一种看似正确的“恶逻辑”。
03
“你怎么打我孩子?
你孩子骂我。
那我孩子为什么不骂别人,非要骂你?”
“你怎么不买不用**牌子?你怎么买东西还比价格?你一定是穷逼。”
听起来就是混蛋话,但一时无法在逻辑链条上反击对不对?它确实很符合逻辑的三段论。能把人噎得半死。
可是,这个逻辑的大前提本身是错的,很多混蛋话的错不在于它是否具有逻辑性,而在于他的认知,甚至在于他本身在出发点上的不怀好意。
我认定的大前提是我孩子怎么样都是对的,你怎么样都是错的。不是我用逻辑来证明你是错的,而是我本身认定你是错的,不过是借用看似合理的逻辑来如此证明。
我就是想骂你穷逼,所以我运用的逻辑,都是为我这个目的服务的。
这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个道理。
04
可怕的是,这种技术,往往掌握在低层次的恶意攻击者的手里。
他们并非不聪明,而最终诸事不顺,在于他们不知何时生根于心的恶意,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恶逻辑。
那些不断冲突,支离破碎的家庭,都是因为主导家庭的,是恶逻辑。
随着阅历丰富,很多越是层次高的,他越发寡言,哪怕万不得已需要多聊几句,也会适可而止。因为没聊几句,根据对方逻辑过程,知道了对方认知上限。明知道你们双方的逻辑大前提不在一个层次,明知道你们双方出发点来自两极,还费那个劲做什么?耗下去,跟鸡同鸭讲,有啥区别?能有啥交流?
与恶逻辑相对的,是善逻辑。
05
昨晚有孩子同学的妈妈说,有的家庭,从不红脸从不吵架。我们就聊,是因为俩人太投缘?还是俩人修行高,大智慧?
今天想想,这种家庭不过是俩人都有“善逻辑”系统。
老公半躺沙发打游戏,妻子看了——
“恶逻辑”是:这个大猪蹄子,我一天也累够呛,他自己在那里玩,看我砸了他游戏机,心里能不能有点数!
“善逻辑”是:这人真好哄,像个小孩子似的,给个手柄就打发了。
妻子早晨起来没化妆,蓬头垢面坐马桶不关门,大发脾气——
“恶逻辑”是:真恶心,倒霉,我被这女人骗了,我心不忿。
“善逻辑”呢,则是:嫁给我,老婆什么都不讲究了,一大早发脾气,一定是压力太大,我一定好好安慰她,好好对这个女人。
听起来,挺简单的,对不对,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不更多的是为了指责而指责,为了发泄而互相斗狠吗?
所以说,家庭的失败,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否定。我现在对这句话,特别认同。
06
想想,一个人的生活,真的,都是他自己内心在现实里的投射,“宇宙不会派送与你思想不合频的东西给你“。
你逻辑出发点是善,你生活就好。你逻辑出发点恶,再聪明善辩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