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我们的沟通方式都反映着我们的问题。问题帮助我们打破障碍,发现秘密,解决谜题,想象新的做事方式,争取他人的支持,引导我们解决问题。但是很少人知道如何系统地进行有效的提问。
《提问的力量》这本书讲述了为何提问,提问的作用,以及11种常见的提问模型。这11种提问的模型分别是:诊断型问题、战略型问题、共情型问题、桥接型问题、对抗型问题、创意型问题、任务型问题、科学型问题、采访型问题、娱乐型问题以及遗产型问题。作者对问题的分类非常的清晰,对各种不同情境下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这些提问的模型联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便可以"对号入座",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贯穿整本书的思想,是先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设计合适的问题,通过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本书作者弗兰克•赛斯诺是闻名于世的艾美奖获奖作家、国际著名记者与主播,拥有40多年的全球采访报道经验,因“白宫新闻记者”的新闻节目主播和CNN脱口秀主持人的身份而得名。作为一名全美知名调解人,他通过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谈话系列”,与一些世界知名人士接触,曾采访过5位美国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政府首脑、商界领袖和各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物。
R1:
巴里传授“适当尊重式”提问,这是大多数专家口中让敌人开口说话的最有效的方式。他的目标在于减少人的防备,让对方的大脑移出红色警戒区。他的问题的设计初衷,在于让人处于舒适的状态,然后开口说话。他的方法寻求建立一种关联和一种动态,他们将从最沉默寡言的人口中套出信息。
你想从某人那获取信息,而对方却不愿意开口,你会怎么办?
我们有时候需要向一个不愿意开口的人那里获得一些信息。但是,如果你用比较强硬的“疑犯追踪式”的提问,就会让对方感到反感和拒绝。
和他们打交道时需要一种特殊的接触方式——提一些“桥接型问题”,这其实就是片段中说的“适当尊重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架起心灵之桥,让不愿意开口的人敞开心扉。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了一种心理学理论:人类的大脑有两种不同的系统状态。
系统一状态,它是一种低速挡,它无处不在,它可以让我们很快就作出决定,并给出现成的答案,你可以把它当作大脑的自动驾驶仪。熟悉的、简单的、容易的、安全的环境。放松,舒适,掌控感。
系统二状态,是大脑的超速挡,它可以使大脑运转的更快,工作更卖力,但是会消耗更多的氧气。系统二是对不熟悉的、复杂的、困难的,或者是可怕的事物的回应。系统二中的大脑处于一种警觉状态,竖起了防备之心。不熟悉或不友好的环境,能将让大脑调到这个挡位。处于这种状态时,我们开始留意我们所说的每一个字。
书中的巴里是一名职业咨询师,他的工作内容是训练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去打开调查对象的嘴。巴里指导这些特工如何去设计提问,提一些桥接型问题,从而使调查对象的大脑尽可能的处于系统一中。密诀是先提一些能够轻易回答的问题。
A3: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我会问大家二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大家可以用心体会一下,这二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带给你的不同的感觉。
A问题:2+2等于几?
B问题:5328÷9等于几?
A问题:你的手机是什么牌子的?
B问题:你拿了我的钱包吗?
大家在听到A问题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学习者A:顺心,答案脱口而出
学习者B:轻松,感觉好简单
大家在听到B问题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学习者A:有点紧张,感觉有压力
学习者B:有点晕,有困惑感。
是的,刚提到A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处于系统一的状态中。听到B问题时,我们的大脑会进入系统二的状态。
那么,如何让他人的大脑进入系统一的状态,有什么技巧吗 ?
R2:
安慰者:我喜欢你的鞋子,你从哪里弄的?你是一名巨人队的粉丝,到现在为止,你觉得这一场比赛怎么样?
以建立关系开场,通过提及你们共同的兴趣,或是对方身上你认可的专门知识,击中对方大脑中的愉悦区。表达尊敬,适时验证。用可能与事件无关的问题开场,然后步步深入更难的问题。
桥接型问题有多种方式,第一种是安慰者。
具体有两种方式:
一是提及你们共同的兴趣。
二是提及对方的专门知识,并表达认可。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这么做可以击中对方大脑中的愉悦区,让对方感到很轻松愉快,从而为接下去的深入沟通做好铺垫。
A1激活经验:
工作中向别人请教问题,外出时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当我们向一些不熟的人求助时,大家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失败的例子?请分享一下。
范例:
【事件】很多年前,和一个朋友骑自行车去郊外玩,身上的水喝完了,路过一个村子,问路边的一位村民要水喝。
【我的言行】我很焦急的对村民说:“叔叔,我们身上的水喝完了,可以到您家弄口水喝吗?”
【结果】村民拒绝了。
学习者A:
【事件】我手机没电,请求别人的帮助。
【我的言行】我对一个中年女人说,“你好,能借我手机打一个电话吗?我手机没电了,有点急事。”
【结果】她犹豫了一下,走了。
学习者B:
【事件】以前的一次跑步中,流了很多汗,刚好没有带纸巾,于是向一间中医店里的人拿点纸巾擦汗 。
【我的言行】请问有纸巾吗?
【结果】结果被里面的人骂了,这里哪有纸巾....
学习者C:
【事件】到一个陌生的社区。
【我的言行】问门卫,我想找一下张三,请问他住几号楼?
【结果】门卫没告诉我。
让他人的大脑进入系统一的状态,除了安慰者的技巧外,还有什么别的技巧吗?
R3:
奖赏:这很有趣。我此前从未这样想过。
肯定或表达另一个人的观点,证实谈话的价值,鼓励进一步深入。使用一个简短的肯定短语,但它事实上并不认可对方的行为或信仰。许多人对此感同身受,获奖者常常会无意识地进行报答。奖励某人刚刚的说辞可能激发更多的信息或讨论。
接纳并肯定对方的观点,会让对方很高兴,而且很有可能引发对方透露更多的信息。你可以这样说:这很有趣,我此前从未这样想过。这其实是一种没有带问号的问题,会很容易让对方顺着你的话说下去。
A2催化应用:
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和之前失败案例类似的情景时,可以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安慰者、奖赏“的方式呢?
范例:
【事件】和一个朋友骑自行车去郊外玩,身上的水喝完了,路过一个村子,问路边的一位村民要水喝。
【我的言行】我微笑地对村民说:“大叔,你家的稻田一年能收多少斤稻子呀?”“是种一季稻还是两季稻呢?”“大叔,你多大年纪了?”
【可能的结果】顺利地讨到了水喝。
学习者A:
【事件】跑步流汗,想借纸巾擦汗。
【我的言行】我微笑地看着对方的眼睛:阿姨您好,请问这是什么中药?”“你的中药店看起来很有中医传统氛围呢,医术肯定很好了” 。
【可能的结果】然后向他表示需要纸巾擦汗,就成功了。
学习者B:
【事件】手机没电请求帮助。
【我的言行】我微笑地看着中年女人的眼睛,说;“美女你好,我是某单位职工,这是我的证件,我手机没电了,能否帮我拨一个电话,号码是……让他赶紧到某地接我。谢谢您。”
【可能的结果】她帮我拨了电话。
总结:
1、什么是“桥接型问题”?
2、技巧一“安慰者”
3、技巧二“奖赏”用
用“桥接型问题”可以打开别人的话匣子,尤其是在向陌生人求助时,会发挥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