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幸福”,脑海的画面是什么?内心的声音是什么?感觉怎样?
脑海的画面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有说有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内心的声音是家人都在、关系和谐就是幸福呀;感觉就是喜悦自在、幸福。
试着把这个画面用双手代替并放到眼前(贴着眼睛),能看到什么?看到一片漆黑。
再试着把双手慢慢往眼睛正前方移动,能看到什么?看到手的局部再慢慢到全部的手,移的越远看的越全。
再试着把双手想象成演着幸福画面的屏幕,也从贴着眼睛到逐渐向眼睛正前方移动。有什么发现?
当“幸福”贴着眼睛的时候,我看不见幸福。慢慢向正前方移动,可以从局部看到全局,当整个画面都完整呈现到眼前又不会离的太远的时候,感觉最好,若是太远了,画面会淡化。
原来“幸福”和我的距离要刚刚好,但如何把握这个度呢?放到生活中慢慢做实验。
为什么经常感觉不到幸福或是总觉得差一点点就能够得着了?因为我把“幸福”不是放的太近就是放的太远了,我和“幸福”的关系一直不清晰呀。这样演示一遍,感觉似乎清晰了,又似乎没那么清晰。暂且放到左脑储存。来问自己几个问题吧——
幸福是人之常态吗?
我没见过一直处于幸福中的人,所以幸福应该不是人之常态。童话故事的王子和公主都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走到一起,然后由“王子和公主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局。为啥就不再写“如何幸福呢”?我觉得幸福是苦尽甘来,但体验感是短暂的。
不幸福就是缺陷吗?
不幸福更像是常态,不算缺陷。不幸福才会去探索如何抵达“幸福”,会不断的去调整画面——远近高低各不同。而这个探索和调整的过程就非常美妙,有种“恋人未满”的感觉。
为了生活更美好,必须祛除消极情绪吗?
消极情绪无法祛除,越想祛除只会越被消极情绪融合进去。就如同站在鳄鱼池的木桩上一样,越想着不要害怕、不要紧张,腿就越抖的厉害。如果把心安在当下,只是去想“我的目标是什么?能解决我什么问题?和我的关系是什么?”也许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我们应该能够控制想法和情绪吗?
想法和情绪难以控制,越告诉自己不想想某件事,就越强化该事件在脑海的程度。如,千万不要去想柔软的粉色棉花糖,千万不要去想棉花糖触碰嘴唇的柔软感,千万不要去想棉花糖入口即化的口感……可是脑海里全是棉花糖,甚至开始分泌唾液。情绪,亦复如是。千万不要紧张,上了舞台千万不要紧张,千万不要忘记台词,千万不要上台了脑海一片空白……于是上了舞台成功的做到脑海一片空白、词不达意。
越强调,越强化。这就是融合的力量。那出现这种不想要的想法或情绪时怎么办呢?
悄悄告诉你,融合是有死对头的。且听明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