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各种新闻、热点扑面而来,如何对有用的信息进行记录,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大小事项进行管理,成为了21世纪需要快速掌握的一种能力。市面上不仅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手帐记录本,手机上也出现了许多专业app致力于信息记录和保存。但是,如果你想实实在在在的通过记录来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手写笔记将是你的不二法宝。
用对了方法,手写笔记也可以美得像手帐一样,见下图。
习惯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将任何不同类项的事情分开归纳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日常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书柜只有书,鞋柜只放鞋,衣柜全部是衣服,图书馆的书则按文学、历史、军事、外语分门类区分,以便查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你要去写下笔记或任何文字类的东西,准备好几个本子不仅麻烦,而且难以让人坚持一直做笔记。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提出,最实用的笔记法是记录任何信息时,都只需要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即可。这样做听起来会觉得信息杂乱无章,反而产生更多的麻烦,但是只要真正自己记录过一遍,你会发现这种看起来不起眼的方法却是最简单实用的笔记记录法。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是奥野宣之所著的另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姊妹篇,和这本书不同的是,整理信息专注于信息记录、处理、检索的详细过程,通过这本书,我们更容易发现作者本人就是一个笔记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无论是笔记本的选择、记笔记的方法、书写、信息粘贴还是检索都有详细的介绍,可以说是一部实用的笔记大全。了解以下这几个部分,会让你的笔记之旅轻松许多。
只用一个笔记本带来的优势
减少选择的时间成本
生活中,大多数女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清早的站在衣橱前为穿哪件衣服选来选去,可以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多,一个月累积下来的时间总量相当于放了个三天小长假。但公司如果规定上班需要穿统一的制服,我们就早上再也不必为挑衣服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还可以慢悠悠的吃个早餐。做笔记也是一样,如果每样事情都是用不同的笔记本,久而久之会发生每次要进行记录的时刻,都要去犹豫到底用哪个笔记本才好,但当你的目标只有一个时,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只用一个笔记本进行记录让我们更加从容不迫,不会有选择困难症,减少犹豫纠结的时间。
收集灵感
关于写作,往往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只有灵感来了才能去写,没有灵感写出来的东西就如鸡肋,毫无作用。而灵感这个东西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在于平时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作诗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着标签。他平时收集到的资料,会按类别放到陶罐中,等到资料积累的足够写作时,就把陶罐清空完成作品,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资料收集。
可见,灵感这个东西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的,有了足够的积累,散发性思维才会更加宽广,思维和灵感迸发的机率将要高很多。
产生新的购买吸引力——不断变换新的笔记本
用一本笔记本的好处就是,如果你是个喜欢随时在本上写下自己想法的人,一本笔记本会很快就被用完,然后会像学生时代一样每次开学时都期待购买新的文具。根据自己工作方式的改变,可以选择不同的笔记本尺寸,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肯定需要选择简易能放在口袋里的笔记本;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要去图书馆学习,尺寸大点的笔记本可以记录得更多;如果你是一位商务人士,经常出差,选择一本质感优良的笔记本会更加符合你的身份。
用的笔记本多了,甚至会对笔记本的质感生出许多研究来,看着各种不一样的笔记本堆放在书房里,会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一元化笔记法三条规则
一元化
笔记本的一元化即是前面提到过的不需要将信息分类,只用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即可。这样做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让信息整理更加便捷,只用花很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情况。家里有孩子的都会有一堆玩具,各种车子,卡片、拼图、球状物之类的,如果你将这些玩具按类别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收拾的时候不仅很费时间,在下一次要找某个玩具的时候,也不确定到底是放在哪个篮子里的,而放在一个地方你不用考虑就可以肯定它一定在这个箱子里。
时序化
虽然可以将信息不按类别整理写在笔记本上,但是写上时间可以帮助确定信息记录的时间。使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提到的日记记录法,简单又实用。
具体操作为:年份后两位+月份两位+日期两位,共6位数字。
如:000101=2000年1月1日
130831=2013年8月31日
将时间加入信息记录,并按顺序书写,能帮助理清各种资料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笔记本的上方加入序号,待积累到十多本甚至更多的笔记本后,能让日后的笔记查找更加迅速。
索引化
索引的目的是为了日后在庞大的信息量中能立即找到自己想要的笔记,奥野宣之曾亲身体验过书中的索引化方式,在每次需要查找资料时能很快找到想要的信息。
索引方法: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组成
检索标记指当时笔记记录的一个主题,比如旅行、阅读、企划等 ;而条目标题则是具体到某一个内容,比如前面的旅行是在美国的纽约,阅读是读的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企划的内容是思考的技巧。
在写完每一本笔记本后,按这样的方式手动输入到excel表格,日后查找信息时根据表格可以立即找到相关笔记,要比一本本的去翻阅笔记节约大量的时间。
笔记的细加工——书写和粘贴法
略记法
对于有些经常性或通用性的名词可以采用略记的方式,帮助我们缩短做笔记的时间。以中国城市为例。
北京——BJ
上海——SH
深圳——SZ
还有一类词语,它可能并不是很大众化,但是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可以采用其英语首字母的方式来进行缩写。如:
R(read)——阅读
M(movie)——电影
T(television)——电视
P(plan)——计划
这些简单的字母缩写不仅让笔记更高效,同时也让笔记本加入了其它元素,变得更多样化。
书脊和切口处写上序号
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这样的方法会大量的出现在各种英语词典,汉语词典以及成语词典中,如下图,在书的横截面写好英文字母,查成语时可以根据读音立马翻到要查的那个音节,同样,如果做了很多本笔记,也可以根据在上面标上序号,后面查找只用看一眼就知道找哪本笔记。
资料粘贴
更贴切的说,这是信息的再加深和扩大。人的思想总是流动变化的,或许前一个月写下的笔记想法是要循规蹈矩,到下一个月却有了新的心得,但是又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以去做笔记,这个时候,可以粘贴小的便利贴在笔记本上进行记录。不仅如此,在杂志上遇到好的文章也可以进行剪辑粘贴下来,甚至我们生活中经常用A4纸打印的资料,觉得有趣的也可以直接进行粘贴。《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还具体讲了操作粘贴A4纸的方法:
1. 对折时,错开两到三厘米左右
2. 将对折后的长的那一端的边缘与抓痕对齐后再折叠一次
3. 再次折叠后的部分朝上,贴在笔记本上
当然,这个方法的核心思维就是使A4纸保持在笔记本的大小以内,所以只要能够做到这点,也可以用自己合适的方法。
利用笔记产生创意
奥野宣之将《创意的生成》中提到的创意过程,生成了自己引发创意的五个步骤:
收集——咀爵——发酵——顿悟——具体化。
毋庸置疑,收集的第一步是创意的开始,只有信息量不断的摄取,才会有好的想法产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进行咀爵,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部分有点类似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葱鲔火锅式”摘抄法——摘抄与评论交替进行。延展要发掘的相关主题,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或许在某一个瞬间,你听到别人无意的一句话,或一个画面便触发了灵感,这个时刻要立即将灵感具体的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实施,最后你的创意将成为你的成果。
说到创意,其实这个东西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就像你无法预知自己哪一刻会开心,哪一刻会伤心一样,与其等待,不如主动思考,我很赞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关于创意提出的观点: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才思。不是等到水到渠成才开始动笔,而是因为需要动笔,才要去思考该如何着手。就像学生时代八百字的作文一样,只给你一个标题,自己进行论述,你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围绕这个标题进行书写。
从表面上看,这本书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去做笔记,将笔记进行整理,实质上,它是在教我们如何利用笔记来管理工作和生活。这种信息收集的过程不仅能锻炼信息处理能力,更是在为后面灵感的产生,以及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奠定基础。奥野宣之本人在写下《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时,所用的笔记本已经是第189册了,坚持了十年之久,可见他的信息储量之大。如果我们也按照书中的方式坚持下去,行胜于言,未来的收获也一定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