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生活与工作的缝隙之间穿梭,忙得手忙脚乱,晚上要倒床一睡的时候,还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做,一天24小时也不知道怎么过去的。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为工作、为孩子、为老公忙得头晕转向,连上个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同样的24小时,别人怎么还有时间学习各种技能?例如朋友圈里的某某,同样带两个娃,却有时间学摄影学插花,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其实,我也不懂,为什么别人下班以后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同样的24小时却糊里糊涂就过去了。
直到读了吉姆·兰德尔所著的《时间的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以后,我才找到了答案。
吉姆·兰德尔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他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名致力于投资和企业家精神领域的讲演者,已经在全美许多场馆做过演讲,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和纽约大学商学院。他很喜欢学习和研究成功这一主题,已经坚持了3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除了阅读能找到的关于这一主题的一切资料以外,他还不厌其烦地向成功人士请教,了解他们的成功之道。所以,《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这本书是他多年研究、个人试验以及向他人学习的结果。
吉姆·兰德尔始终相信,如果愿意付出代价,一切都是可能的。所以,只要我们愿意为时间管理付出代价,那么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创造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创造”时间呢?我们如何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提升自我呢?
1.自我意识是先决条件
只有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支配时间的,我们才能去管理自己的时间。所以,在开始教你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之前,兰德尔建议你先对刚刚过去的72小时做一个最佳估测,看看你是如何度过这72小时的。
通过这一份时间日志,你的时间观念会大大地增强,你也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把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了无意义的事情上,原来过去的自己是如此地浪费时间。
明明上厕所解手是几分钟的事,但是由于玩手机,楞是花了了十几二十分钟;本来晾衣服也不过是十来分钟的事,因为一些琐事的干预,往往在阳台多捣鼓十几分钟……毫无疑问,时间就是这么从指缝间溜走的。
通过这些意识的觉醒,我们会懂得该如何去调整时间的分配,并且从生活琐碎中找到可以利用的时间,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们对自己不断贬值的资产——生命时光保持敏感。
2.目标设定是第一步
我们进行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要那么多时间干嘛呢?当然是去做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那什么是你或者他、她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呢?这就要求我们设定目标,为我们的时光流逝提供路线图。
“你的目标是什么?短期内你希望达成什么愿望?长期来说,你希望你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你打算怎样让自己从现状出发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实现理想的步骤和措施是什么?”
这是兰德尔在书中提的几个很发人深省的问题,读到这里,你肯定会很烦恼,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或者,也可能有些人会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迷茫中解脱出来了。
那么,明确了近期和远期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以后,就要考虑要采取哪些步骤,以及需要给每一个步骤分配多少时间,也就是说,要开始做时间的管理规划了。
3.如何充分利用你的时间
(1)学会取舍(选择)
如果不谈梦想,让我们随意挥霍时间,毫无疑问,我们会不经思考地把时间放在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上。但是谁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成功都是需要坚忍的,忍住诱惑,不去做喜欢却荒废青春的事情,艰难地把脚步迈向充满挑战的成功彼岸。
“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成功人士也不喜欢做。尽管如此,成功人士还是去做了。”所以成功的时间管理都是需要取舍的,舍弃一些与目标无关的事,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与目标最接近的事情上。
“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分出轻重缓急,兰德尔认为先后顺序依次为: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
如果一天实在无法完成那么多的事情,对于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放一放,先把重要的完成了。比如有个快递要出去拿,如果可以,那就等明天出去办事时再随便拿回来;比如今天的写作任务没有完成,锻炼的时间又到了,那就先把写作任务完成,用看电视的时间来锻炼身体。
把美好的煲剧时间舍弃掉了,确实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啊!
(2)拒绝拖延,提前计划和准备
我们都有一个很好的愿望,但是愿望的开头都带有“总有一天”字样,而且这四个字从未变成“今天”。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和现在。”拖延是梦想最大的敌人,克服了拖延这个个惯性,我们的人生会增光添彩。
作者在文中指出,他曾经是个拖延大王,对马克吐温“能拖到后天做的事就不能在明天做”的建议很是赞许。但是,有一天他突然醒悟:拖延伤害的只是自己,没有人会真的在乎我的时间怎么过,除了我自己。自此,他开始努力对抗“拖延”这个惯性,对回望过去因为“拖延”而错失机会的遗憾让他最终克服了拖延。
为了克服拖延,凡事务必提前计划和准备,按照计划去行事,更容易增加成功的预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有一颗似水之心
心理学家认为杂乱对生产力是具有破坏性的,它会引起情绪紧张,导致无所作为,进而降低效率,可以说,杂乱是高效的大敌。为了让思想免受杂波的干扰而凌乱不堪,我们要培养一颗“似水之心”。
关于如何培养一颗“似水之心”,文中提出了十个要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使工作区域更具有吸引力,并配备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我认为环境特别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注意力的集中,舒适的环境总是让人心情特别愉悦。
(4)专心致志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一句禅宗谚语说,“走路的时候,走路。吃饭的时候,吃饭”。这说的是专注做一件事的问题,恰恰这正是现代社会最难以做到的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总是很容易分心和被干扰,有时候是因为人,有时候是因为物。
所以要提高时间的效率,我们就要懂得选择地点,去更少干扰的地方,而且记得把门关上。同时要去除那些让我们分心的因素,比如远离互联网、关掉手机、关闭所有电子邮件提示、把一切电子产品移出工作区域。
我特别喜欢用kindle看书,而且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间断地看,但是用手机就不行,没一会就溜去朋友圈、淘宝等地瞎逛了。实在不是我不专心,实在是手机太多弹窗,任你再坚忍也会忘乎所以。因此,干正事时远离手机、远离网络是真理。
(5)你可以“创造”时间
生活中,总有一部分时间是用来等待和浪费的,比如坐地铁上班的时候、约会时等闺蜜的时候、排队买东西的时候,这种时候我们不能傻傻等待,要懂得“钻空子”,把时间利用起来。
干什么呢?出门的时候,记得带上一本小书或者小小的电子阅读器,这时候拿出来看看,等待会变得很美好,让你多等一会也不会有怨言。我的小kindle常常给我这样的体验。
另外一个“创造”时间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保持精力充沛。如何保持精力充沛呢?平时饮食多补充营养,同时要坚持锻炼身体,保证足够的高质量的睡眠。
以上的几点总结希望能助你“创造”时间,但是最好还是亲自翻阅吉姆·兰德尔的《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一书,保证你会收获更多。
365日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