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上了一天课累吗?累了怎么办?能不能再坚持一下呢?坚持五分钟,坚持十分钟......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位作家,在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他的父亲告诉了他“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会成功,那这位作家究竟是谁呢?他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结合生活实际,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做到眼到、手
道、心到。要求:
(一)、圈点出不认识读不准的字词。
(二)、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果。
(三)、小组不能解决的字词吗?你可以提出
来。
(课件出示字词,检测读音)
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课件出
示抢答题)
抢答:
1、(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地点)故事发生在哪里?
3、(人物)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4、(起因)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5、(经过)“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
难?
6、(结果)我是怎样脱险的?
(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2)、地点:费城的悬崖上
(3)、人物:“我”,内德、杰利五个小
男孩、父亲
(4)、起因:无聊,决定爬悬崖
(5)、经过:小伙伴爬下了悬崖,我害怕
得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
(6)、结果: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一步步
爬下悬崖(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
哲理。
(四)、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
容。
(教给学生概括内容的方法: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孩子们,请展示你们的星级奖励,让老师
看看哪个小组获得的最多。
上述设计通过学习生字词,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三、赏读品析,感悟文本。
通过概括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
内容,文章写的是“我”童年一次“爬悬
崖脱险”的经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
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件出示问题:
1.当“我”陷入险境时“我”是什么心
情?你从那些语句中读出的?谈谈你的体
会。
师:当我陷入害怕恐惧甚至绝望中时,父
亲来了,那么父亲是怎样指导我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组合,
分角色朗读16--22段。
2.思考:在脱险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
了哪些变化?请画出能体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
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
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
的。”
继而:信心顿生 “这似乎是能办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 “我”能办到
最后:产生巨大成就感。
以上设计重视自读自悟,赏读品析,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
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
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
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
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合作交流,探究主题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次的经历让他成长了很多,获得了很
多,那么他在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人生
经验?
请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我提醒自己------的地方)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这一句。
2、通过这件事,作者学会了应对困难的方
法,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是怎
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不去想困难有多大,只想到到达下一
个目标是我容易办到的。
生: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关键是化整为
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
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
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
还是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地走下
去。
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
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
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
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得到什么
启示?
学生小结: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生活对
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在这人
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只要走好每一步,一
步一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会有收获。
希望和成功永远召唤着你,只要“走一
步,再走一步”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师生小结]: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大声地对自己说一遍:“走一步, 再走一步”。作者在这次爬悬崖的过程
中内心发生过巨大的波澜,从深深的绝望
到有了信心,到信心大增,到产生巨大的
成就感,作者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他不
仅仅是完成了爬悬崖的过程,更是完成了
自己内心的一次成长。
在上述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
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
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
力。
五、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之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解决?学习本文后,怎么解决?写在学案上一起分享。
2.积累运用
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一首小诗,请同学诵读。
上述设计中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
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
由发挥的空间,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作业布置:
1.读一读:阅读残疾少年吴强一首诗歌
2.写一写:试以“那件事告诉了我”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感悟。
3.听一听:聆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又可以增强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你能办得到的 →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的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 再走一步
毫无信心→ 顿生信心 → 信心大增 → 巨大的成就感
小悬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
抵达目的
大人生: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
— 取得成功
采用以上的板书设计,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而内容是高度的浓缩和提练。它通过简明的文字和图表凝练,而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既节省时间,又能把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传授给学生,对授课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