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而家庭教育,占据着百分之六十,学校教育,不过百分之三十。
1。
小时候,身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同学们厌烦,老师三番五次拿他们没办法,可能家长也叫了,但实在的效果却没得到。
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只看到他们的外在表现是多么的不讨喜,更深层次的东西却不明白。直到后来,因为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及接触到很多类型的孩子,才知晓很多。
孩子调皮捣蛋,尤其是男孩子,总会有意无意地做些行为去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些行为,可能一开始就是小打小闹,孩子们一阵玩耍之后也就过了,很大程度上并未成功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后面便会升级为“火力”更强悍的。冲突往往也就爆发了。
这样的孩子,他们本身是没有错的,错主要出在父母的身上!
放眼望去,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哪一个是有着温暖家庭的?他们的父母,要么双双忙于工作忽略孩子,要么强势专制的同时忽视孩子的内心成长。
总之,共同特点就是,因为疏忽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忽视了孩子心灵上安全感的建立,让他从小就有一种“孤独感”,既然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关注。在学校的大环境下,渴望成为焦点,成为大家目光的中心点,要么是努力学习成为成绩优异的优等生,自会受到各方关注。要么就是成为最差的,同样可以获得足够高的“关注度”。
对于长期受到父母忽视的孩子,若非聪慧过人,大多数是不太擅长学习,或者说,不喜欢学习。
他们害怕一静下来,便失去了成为焦点的机会,索性时常表现为多动,贫嘴,胆大,暴力......大概只要是能够引起他人关注的事情,他们都会愿意去尝试,且屡试不爽!
2。
两个实例。
小明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住校(不过五六岁的年纪),至今已四年多,因为父母工作忙,见到父母的时间只有周末。
从观察来看,当其他住校生小朋友每一周周中都可以得到父母或者家人的一次探望,家长们带着足够的零食衣物去看孩子的时候,对于一周七天却有五天都见不了家长的孩子,内心有多么失落难过,大概经历过的人都是明白的......
落差来自于比较。孩子一颗敏感的心,便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落打击中强硬起来了。小时候他们多表现为调皮,期待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注,可随着“心死”,不再产生任何期待感,便进入另一个阶段了——青春期,更多的便是或漠视或反叛或暴力,破坏力,也随着他们的成长而倍增。
小明的教室在四楼,有一天他爬上窗台,在那对着他的同学大呼“我要跳下去了!我要跳下去了!”幸亏值班的老师发现,将他一顿怒斥。小明紧接着乐呵呵地爬下了窗台......
这,大概只是小明众多“吸引关注法”中的很小一个方法吧。另外一个孩子,姑且叫小刚吧,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孩子。
经过父母多年的打拼,如今家境殷实。小刚亦处在一个尖子生遍地的好学校。
父母最大的期望是他能好好学习,听话。可是小刚的表现呢,恰如很多年前父母对他那样回对父母——暴力,忽视情感,只重视金钱……
多年前,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一出现问题,便是棍棒伺候。小时候成绩还不错的小刚,却在初一年级的考试中屡屡倒数……
在家里,小刚不太愿意跟父母交流,就算说话,更多的是不耐烦,只有要钱时,会做点“表面功夫”。当面对喜欢的新款电子产品时,因妈妈不同意,便对妈妈威胁,甚至挥拳……是啊,在学校,小刚还是个打群架的孩子,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稍有不顺,便会约上一架。
因为上面的那些事,孩子又怎会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呢?小刚的事,早已不是学不学习这么简单了。心理问题,才是小刚最亟待解决的大事!
妈妈除了哭泣,除了悔恨,除了百般求助心理医生,早已经不知道再怎么带回来当初那个纯真可爱如小太阳一般的小刚了......
3.
孩童时期,不过短短几年,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万丈高楼的地基,决定了楼的最终高度。
各位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业,的确很忙很忙。可孩子,难道不是你们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吗?请不要让这幅作品,因为你们的忽视,而让原本可以绚烂绽放的色彩,最终只是沦为一片漆黑。
直到将来有一天想起,“哦,我忘记给它上色了!” 可早已错过了最佳时机,那纸张,大概已破洞受潮。再想上色,要么拼命补洞!要么拼命擦拭!要么另起一幅(只愿这种方法不会被使用,否则,对老大的伤害,又加深了一重)!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