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学和碑学,是传统书法的两大核心,其有各自独立的审美体系和技法体系,无论所谓的帖学一路,还是碑学一路,都不该有所谓的敝帚自珍的心理,书法的最终追求目标,只有“好”,其他的不过是“殊途”罢了。
帖学,其主要特征是笔意流畅,重视起收笔的连贯性和技法的丰富性,其行气上,通畅而下,于用笔处,带动全篇气息,使自己和读者都可以寄情于笔意。
碑学,其主要特征是字型的转变通畅,重视结构的变化,用字型的交替转换,来带动全篇的行气,字型的左右纵横,为其主要表现方向,于是中段线条的表达为其用笔的主要特征。
这两者从用笔的出发点上,就有所不同,不明道理者,只能是萝卜青菜了。
当我们明白其区别之后,完全可以选择如何去书写,如何去弥补自己的技法不足,无论是帖学还是碑学,其终归只是个技术手段,只能是为我们自己服务,怎么去使用他,在个人。
艺术的追求,没有可不可以,只有合不合适。我们需要用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所有的观点,去健全自己的技法体系,无论喜怒哀乐,都可以在书法中,自如的去寄托自己,书如其人。古人在这个方面是有所缺憾的,书法的自觉性不足,而今天的书法,其实也是如此,技法体系与情感体系的桥梁至今也没有被建造出来,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辈的人,应该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