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需要研究如何“教学生学会阅读”。
第一步,知道“读什么”——文本的教学价值。
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知道该重点读什么(语言形式),用什么方法去阅读(阅读方法),理解言意共生的密妙,才算真正的阅读。
第二步,学习“怎么读”——在言语实践中学阅读。
教学《猫》时,笔者不要求学生“指认小说讲了几只猫”或“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而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目光直接聚焦到常常被“视而不见”的语言形式上,推敲副词、动词、句式,体会“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一回事”。
小说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一样,从内容角度来看,要教学生不懂、不会、不能、知浅的地方;从方法角度看,要教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知浅到知深的方法。小说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学生能够懂的地方,就不再教了。重点在突破学生不懂不会不能之处。这个“不懂不会不能之处”,就是小说解读的方式,如品味词语、解析句式、体会语气、分析结构、赏析修辞、掌握视角、赏析细节、把握手法等。
小小虚词,有时恰恰是作者的用心之笔,通过几个简单的虚词却能串起一篇文章的脉络。在教学时,我们把这些平平常常的虚词,从平淡无奇中托举出来,使它们熠熠生辉,再将它们勾连起来,让潜伏的意脉显现出来,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思路,达到教路、学路相匹配的境界,阅读教学的流程就会更加流畅自然,如一点烛光照亮整篇文章。
师生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朗读、品味、比较,体会不同句式所表现出的不同意味,如何用合适的句式去表情达意。
有人说,读小说就是读人生。这是阅读的高境界。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要在每一节语文课上落小落细落实,犹如涓涓细流,最终汇成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