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另外一个跟时间有关的模式——时间的体验。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很喜欢带手表?就算现在手机都可以满足看时间这个功能,但是他们仍然带着手表看时间。
你有没有发现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会迟到?我们总是对于迟到的人很难有容忍度,甚至会上升到不尊重自己的高度。
这些就是我们对时间的体验:时间线内——时间线外。那么,我们是如何记录对时间体验的感觉?我们在上一期时区模式中提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模式,当我们用一根长长的虚拟线条把时间连续起来,一端通往未来,一端连着过去,这就组成了时间线。
时间体验模式就是在我们进入这根时间线的时候,我们是在这个时间线内;还是离开这条时间线。
这么抽象的描述,可能你会比较懵,很难理解。那么,我来跟你玩一个小游戏。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些邀请,邀请你跟着我的问题,自己在脑中去呈现画面。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做任何的准备,只要看到问题后,闭上眼睛去感受就好了。好了,你准备好了吗?
1
请你回忆一下,昨天晚上你的晚餐吃得什么?
请你回忆一下,上周六你在做什么?
请你回忆一下,去年的大年三十,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
请你回忆一下,你还记得你的高中学校校门口是什么样子的吗?
2
请你想象一下,这周末你准备做些什么?
请你想象一下,十一你准备去哪儿玩?
请你想象一下,明年你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完成?
请你想象一下,你希望3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你的脑中有出现一张张画面吗?问题来了,当你的脑中有这些画面的时候,你在哪儿?你可以在这些画面中看到自己吗?你是用第一人称参与在这些画面中,还是作为第三人称在看着自己在这些画面中?
细心的人会发现,第一部分我用的一个词是“回忆”,而这些问题都是回顾过去的;第二部分我用的是“想象”,问题都是面对未来的。
那么,过去的这些画面在你的脑中哪个位置,是在左边吗?还是左下角?是不是越久远的回忆越偏向左边,并且画面比较小?未来的画面在右边吗?是不是越指向未来离你越远了?
现在请你把这8个画面用时间线串联起来,它是怎样的?它是穿过你的身体,还是在你的身体以外?这条线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弧线。
对于时间体验有两种风格的偏好:时间线内——沉浸在时间线内。时间线会穿过他们的身体,他们对时间(这里的时间指的是日期钟表的标记)不敏感,不太容易察觉时间的延续性,他们在事件排序上比较随意,容易在谈论的时候跑题,不在意时间的限制,更喜欢随意的变化,喜欢创意的想法,做事沉浸其中。
时间线外——观察时间线。他们对时间更敏感,喜欢戴手表,经常看时间。他们做事相对比较有条理,一般会遵守规则,特别是对时间上的规则。他们喜欢按部就班。一般说话用词是有次序的,比如:第一步,第二步,先后,然后。。。。。。
那么我们知道了这两种模式,可以改变吗?偏向这种风格不代表不会改变,大部分时候是可改变的。起初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去先去判断对方是偏向那种模式。
对于时间线外的人,我们需要跟着对方,并且告诉对方,时间是很重要的,所以让我们按照步骤来,一步步的来做事;对于时间线内的人要提醒他们,我们会容易忘记时间,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和提示,这个提示可以是一些手机的提醒功能。
今天就讲到这里,你偏向哪种模式了?是时间线内?还是时间线外?欢迎你在留言区写出你的模式。
下一期我们来讲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表象模式。表象模式是我们成为智人关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