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上的规矩和存在,干扰不了你的心,自由才会产生(值得一读)
大手印文化追求自由,强调窥破虚幻,守住自己的真心。它追求的自由不像西方文化那样向外寻求,比如要借助宪法、法律、政策、金钱、人际关系等外部条件来实现,而是强调向内寻找;在《猎原》中,我用一句话概括:“心明了,路就开了。”
2009年11月,我曾在法兰西学院演讲时说:“西方人的自由更多的像月亮一样,它借助一种外界的力量,包括法律、物质、或其他的一种制度性的保障来实现自由。东方人不是。东方人追求的自由像太阳,它本身要能发光,它要去照亮这个世界,而不是让世界照亮它。二者的区别就在这个地方。
换一句话就是,东方人认为的自由就是你的心灵要足够地博大、博爱,强大到足以和这个世界对话的地步。那时候,这个世界不能侵略你的内心,你的心也是一个非常博大的世界。你可以和这个世界对话、沟通、交流,它却不能侵略你。所以,东方人实现的超越,是丰富自己的内心,消除自己心灵中的垃圾,像太阳一样发光,去照亮这个世界,跟这个世界有没有光没有关系。就是说,世界无论有没有光,都不要紧,我自己的心会发光。”
正是这样。
中国西部文化中自由的含义是战胜自己的贪欲,别让外部世界扰乱你的心。大手印文化的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教我们如何实现超越。
凉州贤孝是一种入世的文化,大手印文化则是一种超越的文化,它强调,所有的人类甚至生物都是平等的。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超越的可能性。人只要不追忆过去,不牵挂未来,只安住于当下,抓住当下,不要为世界上的花花绿绿所诱惑,那么,你就会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实现真正的超越,得到真正的清凉。
“超越”的真正含义是,当世上所有的规矩、外现、存在,只能成为人灵魂的养分,而不是成为鉫锁和镣铐的时候,也即所有的外现不能干预人的心灵时,自由才可能产生。自由是心灵独立后的产物,是“了无牵挂”后的本真显现。当然,那“了无”的,是心中的贪婪、仇恨和物欲。人格真正完善之后,就会超越善恶、苦乐、利害、恩仇等诸多的二元对立,得到真正的自由。所谓真正的自由,就是没有任何外部附加条件的自由,不依靠金钱,不依靠权力,不依靠物质,不依赖心外的某种条件而独立存在。它是破除了许多执著之后,心灵本有光明的显发。
大手印文化承载着人文精神,它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主体性,认为任何人只要自省、自律,都能实现终极的超越。一个作家,不仅仅要入世,更要有出世。不入世则成无源之水,不出世则易为庸碌同化,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
出世首先学会的,是舍。舍去跟生命的终极目标无关的东西,拒绝所有的诱惑,实现终极的价值。我前边说过,大手印文化认为,对于一个真正有主体性的人,整个世界仅仅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他的灵魂营养,二是他的调心道具。当你面对世上纷纭的万物和现象时,你是不是仍有一颗明白和清凉的心?故我用一首诗阐释了大手印文化:“大风吹白月,清光满虚空;扫除物与悟,四海波无生。”
时下,十分滑稽的是,一方面,许多当代人陷于热恼和焦虑,不能自拔。他们非常需要心灵的滋养;另一方面,那些有益的文化滋养却早已尘封,无人问津了。在心灵滋养的供应和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
以是故,我曾在《大手印实修心髓》一书中写道:
许多时候,一种文化的发掘和一种精神的弘扬确实是人类的褔音。如耶酥之博爱,如佛陀之觉悟,如贤孝的智慧,如大手印文化的超越光明,它们是暗夜里的电光,每每划破长夜,警示世人。那耀人眼眸的智慧和爱,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风景。我们敬畏它,向往它,而我们的每一次向往,都会剥去心灵的污垢,焕发一份本有的光明。
我们很难想象,若无基督教的“博爱”,西方会是怎样的场景?若无孔子“仁”的滋养,古老的中国已走向何处?我们的当代文化也应该从像凉州贤孝和大手印文化这样古老而又年轻的智慧中来汲取养分。它们提供给我们的,定然也是足以让我们灵魂安宁、大气、慈悲、和平、博爱的养分。
《文学朝圣》雪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