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居
M作为一名学生党,并且因为学校不能住宿,于是几乎每天有两小时的时间花在公交车上。
一开始,如果车上光线好,M会背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昼短夜长,上下学时,公交车上几乎看不见什么字。
时间长了,M觉得在公交车上没事做不一定是件坏事儿,每一位乘客也是一种风景。
长期坐公交的M发现,早班车上老人居多,车上一般乱哄哄,晚班车上年轻人居多,车上一般轻悄悄。这不是什么素质好不好的问题,是因为80%-90%的年轻人都在低头玩手机,不在玩手机的一般就是在休息。
那么,当他们沉浸在网络世界的时候,公交车上都发生了些什么。
你可能错过了一个作文素材
M有一次放学回家,坐在公交车上时,到了某一站,一个小学生上了车,匆匆忙忙投了币就往公交里跑,司机喊住了他,M坐得比较靠前,司机声音不是很大,M勉强能听清,车厢里的人大多数没注意到这一小插曲。
司机问:“你投了几块?”
小学生沉默,但明显感觉脸红了。然后又支支吾吾地说:“一块啊。”
“谁告诉你投一块的?”司机边说边把车门关上,但是没打算开始开车。
“小小年纪就学会骗人啊?”司机有点生气。
这时候,坐在最靠前的一位女人悄悄塞给小学生一块钱,小学生就是不肯要,那女人只好自己把一块钱投进钱箱。
一声格外突兀的投币声让一些人抬起了头,然而他们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又低下头去。
司机也不好说什么了,慢慢开车,那个小学生就一直僵站在车门口,一直没有进去车厢里,到了下一站,车门一开,小学生便嗖一下从前门跑了出去。
M特意观察了一下司机,司机默默关上车门,但是又轻轻叹了口气,继而认真做好他的工作。
同时,我也很敬佩司机的听力,一块还是两块,单薄还是合奏。我只觉得都差不多,全都是丁零当啷地下去。敏锐的听力不是司机特意训练的,只是工作日积月累的习惯。
你可能会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
M还发觉,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当一位刚上车的乘客站或者坐在你的对面或旁边时,你一般都会抬起头来看看,M也不例外。
那天,天下了点雨,M坐在位子上看向窗外,接着对面坐了一位胖胖的女人,M不经意转头看了一眼,M对那个女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没有漂亮清纯的脸庞,没有曼妙的身材,没有时髦的着装,一屁股坐在位子上后,掏出耳机听歌,M不习惯在公共场所听歌,因为M有过这样一次经历,M有一次问路的时候,忽然发现街上很多人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塞着耳机,问路的时候无从下手,M从此发誓再也不在外面塞耳机,这样会给人一种隔膜感。
所以,M对这个女人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突然M旁边的一位老阿婆拍了那个胖女人一声,那个女人看看她,赶紧把耳机放回包里,和那个阿婆闲聊起来,那个阿婆原来与她是一个小区的。
M听到那个女人说话吃了一惊,那个女人的声音真的蛮不错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声音不急不缓,语气很有礼貌,M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那个女人工作稳定,在市政局工作。M不懂什么,就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M立刻对那个女人有了些好感,后来,到了某一站的时候,人有点多了起来,那个女人还默默让了座,M对她真的好感爆棚,在心里为她点赞啊,哈哈哈哈哈。
你可能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次生死
哇,说起下面这件事,M到现在都心有余悸,M那天放学有点晚,没有遇上下班高峰期,所以那辆公交车上人不是很多,M坐的是x路车,上车的时候发现两辆x路车同时到站,可能发车时间原因或者路上原因,M选择了后面一辆x路公交车,M想可能后一辆车人比较少。果真如此,人少了,M觉得车也开的快了,轻飘飘的。
让M很慌的是,后面的车竟然想超车,各位,你们没听错,是一辆公交车想超另一辆公交车的车!那时经过的是市区,路面拥挤,一个车道最多也就能挤进两辆公交车,超了几次,司机都没成功超车,M抱着栏杆,看得一惊一乍的,两辆车贴的很近,这下好了,司机光想着超车连到站停车都忘了,前面的公交车一停,M坐的公交车司机忙着追车,没发觉前面的已经停了,等到发觉了,便是一个急刹车,说起来,这时候,M的心也真大,还不忘看看司机,那司机刹车踩到背弓起来,M再看看两辆车差一点点就要碰在一起,估计两车距离也就一分米了,看得出来司机也被吓到了,司机稳了三四秒才想起来开车门。
M环顾四周,很好,没有人抬头看看发生了什么。
断断续续上来两三个人,那司机又捉到一个农民工,大声喝到:“背的什么!”
那农民工显然吓懵,结结巴巴说:“没…没什么啊?”
这时候有些人抬头看热闹了。
那农民工把一只小麻袋放下来,把东西翻给司机看,一桶食用油,一些生活用品,没了。
那司机瞟了一眼,什么都没跟那个农民工说,就开了车。
耽误了半分钟,前面的那辆x路车早已开出有一段距离。
那司机应该不会再那么超车了吧,M这样想。
你也许错过了一些人情
M在坐公交的时候发现了两个与她同路的同校生,M主动去打了招呼,三个人都是同级不同班。
于是,一场友情悄悄萌芽。
讲了数个例子,其实,M所见到的不只这些,很多一部分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也有一些带有了M主观判断,无法作为例子列举出来。
最后,作者发一张图镇文,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