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我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回想在乡镇工作的三年多时间,我做的工作既琐碎又普通,既有“田间地头”,也有“家长里短”,但是我一直坚信,平凡的青年也能在基层拥有他的诗和远方。
农村的事,千人百口,千头万绪。作为禾洞的“新人”,一个外来人,不与老百姓心贴心,就别想干好工作,要贴心,就要扎好根,就像当年那首八路军的歌,与老百姓“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于是我就想,要对全村老百姓“认其门,熟其人,知其事,解其忧。”那时候,恰逢新冠疫情肆虐,而我则需要承担起疫情防控的任务,为克服业务不通、情况不熟的窘境,我开始不断地进村入户,提醒村民注意防疫、及时接种疫苗,那时候常常吃闭门羹,常常看不到人,遇到过狗冲我大叫,遇到过冷脸的村民,还遇到过虚情假意说套话的户主。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当时的分管领导,他从到镇任职以来,就以身作则,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他从来都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那时候,他总是冲在疫情的最前面,为群众忙前忙后,有时候,测核酸找不到人,他就入户找,去街上找,到山上找,直到找到人确认核酸阴性为止,为群众接种疫苗时,他尽心尽责,牺牲私人的时间为群众安排接种疫苗,他无私地把那份真挚的感情献给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也让我明白,功夫不到,根就扎不到老百姓的心坎里,2022年,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选择了做共产党员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所以我向我的分管领导学习,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村民会向我吐露心声、倾诉烦恼,而我也将他们反馈的问题,一点一滴记在了笔记本里,不懂的就询问同事,能办的就认真办好。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我发现,原来电影里展示党员干部带头开山种树的情景是真真切切的,不是虚构的,它正真实地发生在我眼前。镇党委书记带领党政班子和我们一起到到山边水边、村边路边种树植绿,大家还积极认捐认种,勒杜鹃、枇杷、香樟、爬山虎等树苗点缀在禾洞的每一个角落,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我所在的镇向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迈出了大大的一步,变得越来越美了,现在,每个村都有郁郁葱葱、花团锦簇的小道,儿童嬉戏玩耍,村民喜笑颜开,我深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具象化是怎样的模样。
这一景象触动了作为青年干部的我,我也和周围的党员干部一样,努力地在乡村振兴图景里留下青春印记、走上建功立业的舞台。而作为一名党员,我更不会忘记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之时所作的庄严承诺,所以,在“百千万工程”这个大舞台上,我沉下心来,回归我的本职工作——卫生健康,通过和县域医疗共同体的合作,为群众争取更多义诊活动,利用好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让那些帮助我“独在异乡”却不至于成为“异客”的人们,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这最美好的年纪里,我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正用青春书写“百千万工程”的诗句,正持续绽放光芒、接续担当有为、激荡青春力量,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展望远方。相信经过努力,一定可以向历史、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