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囫囵地背了一些诗歌。
当时每每背诵,大多同学都哀嚎:“怎么又要背啊!”每一个字中都透露着不情愿。
渐渐长大,渐渐成熟,才发现当年背诵的句子似是沉淀在记忆的底层,稍有一些情境搅动,便扶摇而上,猛地铺开在自己眼前,那一瞬的恍然大悟是当年背诵时万万想不到的。
在那存活都是奢侈的战争年代,《巨流河》里的老师们似是天上的点点星光,在黑夜中照着青年们前行。
记忆中,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在颓残中渗着浪漫。书中记载的关于朱光潜先生的一段小故事与我记忆中的这句诗慢慢重合起来。
那时已经深秋了,走进他的小院子,地上积着厚厚的落叶,走上去飒飒地响。有一位男同学拿起门旁小屋内一把扫帚说:“我帮老师扫枯叶。”朱老师立刻阻止说:“我等了好久才存了这么多层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为生动、深刻。”
心中有诗,便有远方。心中有光明,便不惧黑暗。
雨落在枯荷上、落在枯叶上,那滴滴答答、此起彼伏的雨声中总有人听出宫商角徵羽的曼妙。
即使战火纷飞,依旧弦歌不辍。
好文章,即使吃点苦,也是值得背诵的。有些意境,只有在你拥有那层文化记忆时,才能品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