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跳入这个坑,跟四月读《非暴力沟通》,四月说交作业。
我答好,我在理理头绪。
《非暴力沟通》我读了三遍,第一遍无感,第二遍略有体会,第三遍仍不知所以然。
也不是说无收获,有,能折射到当下,时过境迁,随之也忘却。
然后又回到原点。
从优读了小学,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就成了我的暴力时间,相信也是优的地狱时刻。
我不想这样,不想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另孩子彷徨。
我想理解自己,想理解孩子,想和解。
优爸说我,你有没有想想你每天都对我说了哪些话?
我呀我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不跟你计较啊,然后你就觉得我是在惯着你,啧啧啧。。。我都把你惯成什么样了。
听到这话,我是生气的,觉得优爸平时不都是在否定我,刺激我,从没中听的话吗。
可当真正意识到的时候,我的那些过分的画面在我脑海闪过——
怒目冲冠,置之不理,加之:好了好了,你闭嘴;你呢你什么样;
滚,不用你管;随便,你爱怎么就怎么;不用你管,有毛病。当敲出这些字的时候,我都感觉羞愧。
这是谁给我的权利让我如此嚣张。
好了回到《非暴力沟通》,于我如此那我就得一点一点去体会,如唯一所说深挖这本书。
四月首先带读了前三章,1、让爱融入生活。2、是什么蒙蔽了爱?3、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只找到我的契入点,观察和评论。书上说,当观察和评论同时在的时候,人往往只记住了评论。
而评论大致就是批评。
现在我会琢磨我曾说过的话,哪些是观察哪些是评论,哪些是观察评论同在。
大多情况下,观察都会藏在心里,而在嘴上的都是评论也可以说是我的个人评判。
“你怎么老是在写作业的时候分心”
“你天天不洗手“
”你总是不自己穿衣服“
“天天看电视,玩手机,眼睛都要坏了”
“磨磨蹭蹭的,能不能快点”
这些带着评判,无观察的用语,
优优,你在玩铅笔,我希望你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分心。
当我敲出这句话,我脑海里想象的还是优继续玩她的铅笔,并且对我哼一声,才不要理你。
如此,如何有效沟通,我依然不得要领。
我反复想,我这样写其实是消极的想法,或者说这叫放弃沟通,至少在亲近人的面前沟通,我会思量,辨别,尽量让自己说出我所看到的,我的感受,以及我的需求。
还会倾听对方话的,初衷,他的意思是什么,不再只看话语层面,往往话语层面最容易出现曲解。
跟着四月的脚步继续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