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传统MVC
View:对应的是各种Layout布局文件
Controller:对应的是Activity,而Activity中却又具有操作UI的功能,我们在实际的项目中也会有很多UI操作在这一层,也做了很多View中应该做的事情,当然Controller中也包含Controller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各种事件的派发回调,而且在一层中我们会根据事件再去调用Model层操作数据**
model:对数据库的操作、对网络等的操作都应该在Model里面处理,当然对业务计算等操作也是必须放在的该层的。
二、 传统MVP
MVP中把Layout布局和Activity作为View层,增加了Presenter,Presenter层与Model层进行业务的交互,完成后再与View层交互(也就是Activity)进行回调来刷新UI。
优点:所有业务逻辑的工作都交给了Presenter中进行,使得View层与Model层的耦合度降低,Activity中的工作也进行了简化。
缺点:在实际项目中,随着逻辑的复杂度越来越大,Activity臃肿的缺点仍然体现出来了,因为Activity中还是充满了大量与View层无关的代码,比如各种事件的处理派发,就如MVC中的那样View层和Controller代码耦合在一起无法自拔。(最后一句不是很明白特制什么)
三、 进化版MVP
View:负责绘制UI元素、与用户进行交互(在Android中体现为Activity)
Model:负责存储、检索、操纵数据(有时也实现一个Model interface用来降低耦合)
Presenter:作为View与Model交互的中间纽带,处理与用户交互的负责逻辑。
*View interface:需要View实现的接口,View通过View interface与Presenter进行交互,降低耦合,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笔者个人分析:所有的互都发生在一个地方——Presenter内部,处理复杂逻辑的Presenter是通过interface与View(Activity)进行交互的,也就是说Presenter不直接和View(Acitivity)接触,如果我们把逻辑放在Presenter中,那么我们就可以脱离用户接口来测试这些逻辑(单元测试)。通过Interface似的功能单元化了。通常View与Presenter是一对一的,但复杂的View可能绑定多个Presenter来处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