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68篇。
《论语述而篇第七》第14章: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则论语也非常有名。
韶是古代一种音乐的名称,是三代以上的舜乐。
三月不知肉味:《史记》作“学之三月”,谓在学时不知肉味。或说:当以闻韶三月为句。此三月中常闻韶乐,故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听了《韶》这个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并说道:“想不到演奏音乐竟到了这种境界。”
如何理解这则论语?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呢?
这点钱穆先生注解较详细,
钱穆注解到——本章多曲解。一谓一旦偶闻美乐,何至三月不知肉味。二谓《大学》云:“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岂圣人亦不能正心?三谓圣人之心应能不凝滞于物,岂有三月常滞在乐之理。乃多生曲解。钱穆先生认为,此乃圣人一种艺术心情。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此亦一种艺术心情。艺术心情与道德心情交流合一,乃是圣人境界之高。
这点南怀瑾老师也有相同之叹。
南老师说:真正的意思是孔子听了韶乐以后,心境之宁静,思想之专一,吃饭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吃饭,欣赏韶乐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也是描写古代的音乐好到如此程度。所以孔子感叹,上古时代音乐的境界,有我们所意想不到的高明。
我们知道,孔子很喜欢吃肉,《乡党》里记载: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直到听说子路因救主孔悝,被叛臣杀死砍成肉泥,后不再吃肉。
我不懂音乐,直到今天都难以想象,一个这么爱吃肉的人,因为“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虽不到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