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般若芙殇
Ma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ce Over……男人总是因为浪漫而记住了爱情。
头戴牛仔帽的男子共三人,逐渐西沉的落日在背后衬托,当中一位较高个儿牛仔正将手持的香烟递给同伴,栓缰的马骑一旁休憩着。
随后画面切换成近景,特写的香烟被率性男子叼离了烟盒,等待画面再度切换之际,只见吞云吐雾豪情万分。
这便是美国香烟 “万宝路” 的经典广告,将文章开头的谚语“ManAlwaysRememberLoveBecauseOfRomanceOver……”单词分拆后,取其各字首字母拼成新单词,即该香烟的英文名称“MARLBORO”,颇具中式藏头诗鬼斧神工之妙。
于是这原本较受女性偏爱的软性香烟品牌,瞬间成为了充满男子气概的标志,而抽烟也似乎代表着更多不同的意义与时尚了。
做为轻便的社交工具和政府最初重要税收来源的双重身份,香烟确实有其存在的时代价值及历史重要意义。
但随着资讯的便捷、健康意识的普及,对于抽烟这个曾经被赋予时髦象征的习惯有了不同的定义,于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拒烟与戒烟与否成为了文明与不文明之间的重要壁垒。
《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是医者的三个境界,最高明的医术是医之未病,换句话来说就是防患于未然,在还没生病之前就先行医治好病患。
同理,戒烟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一开始就不抽烟。
那不等于废话吗?还让我白白阅读了500余字,或许你会这么问,但稍安勿躁,且听我娓娓道来。
王守仁这个名字许多人都不熟悉,但提到王阳明与心学就耳熟能详了,阳明是他的别号,而著名的 “知行合一” 是阳明心学重要之理论。
“ 知行合一 ”,并不是说知道了就要去做,这是断章取义之解释,当然也可以美其名曰是古说今解,毕竟道理对了就无伤大雅,很多经典金句也都是在时代的因缘际会中被赋予新的意思。
但这里所说的知行合一是说 “知道” 和 “做到” 是一回事,知而不行是因为不曾真的知道。也就是说无法起而力行最终坚持到底的原因,是事物的道理没弄明白亦或者所知所学根本就是道听途说的伪知识。
有了 “知而不行,非真知。” 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再回到戒烟的问题上。
包含烟民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抽烟对身体有害、抽烟会咳嗽、抽烟会“减寿”、抽烟容易导致不孕、早产、畸形儿……等等,总之几乎是百害而无一益。
但道理明白那么多,还是无法过好这一生;明知抽烟害处多,为什么总是无法成功戒掉烟瘾,原因其实王阳明先生的 “知行合一” 已经告诉了我们,屡遭滑铁卢之败是对香烟的 “不知 ”。
既然要知道 “不知” 有哪些,不妨从我们自以为 “已经知道” 的那些戒烟方法开始说起。
1、戒烟靠意志力?
烟民以及有潜力成为新烟民的人或许会说:“ 无法戒烟,是因为自己意志力薄弱。”
然而,意志力真的是戒烟成功与否的主要原因吗?
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象与骑象人》有一个重要的比喻经常被引用:
在心理的组成各部分里,有一部分是我们内心的自动化系统,包括内心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等等,作者把这一部分比喻成一头大象;而内心的另一部分就像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他能进行各种理性的思考、提出理性的要求,但是却无法完全控制大象的行为。
意志力属于理性的一部分,远远比我们所想象的力量还薄弱,这也就是诸如抽烟、减肥、读书习惯这类被认为 “需要” 用意志力攻克却总是无法成功的原因。
因为心里那头“大象”更趋于喜好安逸,“就抽最后一根烟”、“就吃一小口甜食”、“就休息5分钟”,骑象人明知不可行,但这种想法总是更加容易驱使着大象朝着理性的不同方向走去。
2、减量戒烟法=轻松戒烟?
谈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叫烟瘾,既然要解释烟瘾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脑内分泌物——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瑞典医学博士,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 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多巴胺(àn)的 “胺” 读四声,很容易被读错,作用是用来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彼得松曾经在评论时就说:“ 烟民,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令人上瘾,主要是由于尼古丁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因此,一些戒烟研究,都以针对多巴胺来进行。
甚至有学者提出,爱情的产生,也源于多巴胺以及另一种分泌PEA(苯基乙胺)带来了亢奋,但此篇文章中我们暂时不做深入讨论。
不过,值得顺带一提的是巧克力中富含苯基乙胺,因此在情人节时送盒巧克力给对方并非不无根据,毕竟吃上几块的确会有恋爱般感觉。
至此,关于情人之间的送礼技巧只能帮你这么多,文末打不打赏就属于个人心意问题了!(此处该有表情符)
显然,减量戒烟法并无法实际解决戒烟的问题,极大几率和节食减肥法相同,在一段时间之后产生报复性反弹。
3、替代品戒烟法可行吗?
口香糖、小零嘴似乎对戒烟有所帮助,但事实上追根究底是一种代偿作用;因为,吃东西时大脑也会产生一种奖励机制——分泌多巴胺。
然而想要从一件事上获得满足感,仅仅分泌多巴胺还不行,你还得接受到多巴胺。于是大脑中有一种接受多巴胺的东西,叫做“多巴胺 D2 受体”。
如果大脑中的 D2 受体比较多,那么分泌一点点多巴胺你就能感受到,于是产生满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总能 “知足常乐” 的原因。
相反的,如果D2受体比较少,为了得到持续的满足感就要更大量的多巴胺刺激。但一项惊人的研究发现,D2的受体会随着体重增加而减少。
可想而知,单纯替代品戒烟法会导致肥胖、D2减少以及透过更多进食去取得多巴胺分泌的正反馈,于是不断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不但造成了肥胖症甚至连短暂戒除的烟瘾又再度复发更加得不偿失!
那么,想知道真正行之有效的戒烟方式究竟应当为何?就必须再度借用阳明心学所说的 “知行合一”,充分知道香烟究竟是什么,自然而然能轻松力行去戒除烟瘾。
还记得方才送你的那份礼物:在情人节适合送对方富含PEA(苯基乙胺)的巧克力吗?
PEA(苯基乙胺)是人体自然合成的,另外有一种物质的学名叫苯异丙胺,是人工合成的,从化学结构上看这两种物质非常接近,其功效也相当接近。苯异丙胺的商品名就是鼎鼎有名的—amphetamines(安非他命),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和电影《致命毒师》里所制的“冰毒”如出一辙,也是一种著名毒品 “摇头丸” 的主要成分。
不难分辨,人体自然合成的脑分泌物(多巴胺、PEA、抗肾上腺素……等等。)和借由外在力量促成的 “非自然”人体内分泌奖励机制,便是定义是否毒品的重大依据。
那么香烟里的尼古丁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造成的上瘾程度并不亚于苯异丙胺(安非他命)所带来的亢奋作用,且两者造成脑内分泌的机制皆非自然形成,以此可断定——香烟中的尼古丁等同毒品。
或许你会觉得危言耸听,只听说过尼古丁会令人上瘾,怎么东扯西拉就和毒品挂上钩了。
单论毒性来说,尼古丁其实比海洛因还厉害。举个例子,如果你把一支烟里的尼古丁提取出来直接注射到静脉中,是可以致人死亡的。
既然明白尼古丁等同毒品,那么沾染了毒瘾该如何戒除答案就无比清晰易懂了。
方法就是——无需戒除!
因为之所以长期以来无法戒除,最大的原因不在于意志力,也不是减量戒烟或替代品戒烟,亦或者是任何的方法错误使然。而是在于你根本不明白 “香烟” 是什么,对于根本不明白是什么的东西又谈何 “戒除” 呢?
无法力行,在于你根本不知,必须获得真知之后方能力行,也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如同象与骑象人一般,即使明白骑象人无法真正控制巨象的行走方向,象却自然明白危险之地不能前往,例如对于火场、荆棘之地与悬崖等等,无需理性也必然拒不前行。
戒烟也是相同道理,明白了真理,一切就无需刻意为之,如果正纠结于此,相信耐心阅读完此篇文章之后的你也必定豁然开朗受益匪浅。那么谈论戒烟与否就不再值得疑惑,下次拿起香烟之前,大写的“毒”字自然而然会浮现心头,而你心中的大象也会不约而同严厉说“NO”。
最后,也请你将 “知行合一” 这句金言铭记在心。知而不行,非真知;道理明白了那么多,之所以仍无法过好这一生,其原因可能在于你所以为的 “道理”根本只是适合于别人,而非你所适用。
而当中,不断求知的终身学习是解决之道,愿你我能共勉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