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心里总会有些隐隐的不安。交不交得起房租的不安,男朋友有没有和别人勾三搭四的不安,那个人是不是讨厌我的不安,老板会不会发现什么问题的不安,怕生病的不安,房间杂乱的不安,为空闲而不安,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存在这件事情都可能不安。已经分不清究竟是对活着不安,还是对死亡的不安,总之,这些不安的感觉总是在打扰我们的生活。
如果无所作为,更容易陷入到这些不安中不可自拔。用埋头工作来缓解经济上的不安,用不停八卦聊天来缓解人际上的不安,用健身吃药来缓解对生病的不安,用整理各个生活空间来缓解某种说不清的不安……这些不安就像一层层的海浪,击退了一个,另一个又马上卷过来。
赤濑川原平说:“人类是每天都在为将事情合理化而努力的动物。”
一个人每天在家里沏茶,久而久之,烧水、整理茶碗、准备茶叶、冲水,逐渐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的秩序和节奏感,心领神会到一些属于自己仪式,慢慢这一连串连贯动作就脱离了它本来的目的性,喝的什么茶,甚至喝没喝上那口茶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仅仅是从泡茶的这个仪式中,就能获得心里的一种宁静。
这种带有治愈能力的宁静,将我们短暂地从不安中解脱出来。
就和泡茶类似的,人们探索各种能做的事情,花道、书法、绘画、木工,上各种各样的课,称之为兴趣、学习、痴迷,实际上最大的作用是避开了直面不安,获得了片刻安宁。
其实也不用那么复杂。
把钱按面额和方向一一叠好、抚平、放入钱包;坐在办公桌前,把杯子和相框挪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出门前不管有没有毛,都用滚筒在衣服上滚一圈……
就像赤濑川原平在书里写到,当他十几年前,发现旧报纸只要按照原先的折痕折叠恢复,就可以做到码放得整整齐齐,四角如直线般笔直,他就开始每次看完报纸就按照原先的折痕折好。
他没办法要求家人像他一样做,因为是看完就扔的东西,在这样的废品中坚持自己的某种审美意识,有什么经济效益呢?所以,只能趁着家人不在的时候把堆放的旧报纸整理好。“如果这时候听见家人回来的脚步声,我会吓一跳,赶紧装作翻阅旧报的样子。等家人出去以后,再继续整理。”
因为,这样的“没有经济效益”的,“像脑子短路”的行为,没有办法想别人解释啊,有这样的闲工夫大可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儿。只是,当事人想通过这种行为获得某种安宁吧。
人们就是在这样一点点无用的细节上,一个个小小的别人所不理解的生活仪式上,温柔地与不安进行着一辈子的斗争。
如果可以,我也想,就这么写着一辈子吧。
DAY 13/ DAY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