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同一个学习小组的一位妈妈在群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其实类似的问题,我们经常看见。妈妈总是想要推敲孩子爱不爱自己。
我的回复是,孩子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妈妈看到这句话的感受是什么?是孩子否定自己?是自己被抛弃?
这时候,到底是我们在爱孩子,还是我们向孩子索爱?密密麻麻的索爱情结
果不其然,妈妈后续继续说,孩子昨晚和朋友出去一晚上没有回来。
孩子已经成人,要外出不回家也是正常的,但是妈妈却焦急不安,说明妈妈的意识一直在孩子身上,孩子可以独立了,是妈妈不能独立。
事实上,孩子天然一定是爱妈妈的,只是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他也要做自己。
当妈妈把孩子投射成妈妈,自己成为孩子的时候,孩子就相当于拖着两个人在走。久而久之他会很累,他潜意识接收到妈妈索爱的需求,就会自动远离妈妈。
那怎么办呢?
这时候妈妈需要关注到自身的感受,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向孩子索爱,看看自己焦虑不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妈妈关注自身感受,和感受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在爱自己,做自己的妈妈。
当孩子知道妈妈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生活的时候,他也会主动靠近妈妈。
所以我们好像是成人甚至到了中年老年,但我们时刻会回到一个小婴儿的状态。我们的心理不够成熟,就无法给到孩子很好的爱和支持。
再一次说明,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