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谷雨来了,一个散发着香气的湿润名字,田野里植物从草色青青的点点嫩芽,到郁郁葱葱更饱满的状态,也召示着春光渐远,夏日来临。世间万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法则,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到来。
在这个春天最后一个节气里,恰逢雨天,那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和一壶清茶相伴的,还有我们火柴公益支持下的项目化学习,《“谷雨”节气研学活动》线上沟通会。
第一次线上研讨是在春分时节,很遗憾我没能参加。看到不少老师晒出学生作品,有关于春分的古诗、诗配画、小的观察日记、民俗调查、野外踏青活动等等,很是眼热。
在2015年培训时听过河师大一位教授的讲座,接触到了项目化学习,觉得这个很不错,但身边没人做,也就歇了念头。现在火柴公益的两位老师在带领大家做这个项目,想要学一学,今晚总算赶上了。
再一个原因是以前加入过火柴提供的课程,还是比较认可的,我选了5门课都坚持下来了,认真听课做笔记、作业。
特别是讲人工智能的徐老师,没有专家的架子,好象是在与每一个朋友对话般展开课题,每个人的作业,她都细细看了,给出很有诚意的积极点评或回复,互动良好,课堂效果也很好。随着她的节奏了解了机器学习、拟合函数、强人工智能,人有时候是需要站在现在向远方看看,会更有前行的动力。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与火柴活动。
对今晚的活动也很期待。
谷雨的标志性物候
今晚上会讨论哪些内容呢?
线上研讨会由陕西冯海燕老师主持,介绍本次会议内容及流程后,浙江温州的朱利峰老师给大家提供了项目化学习的评价量表,并对项目化学习进行了解读,从活动切入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过程评价量表及成果呈现方式等方面结合自身经验全方位的进行讲解。
朱老师的讲解让老师们对这种学习方式有了较深入认识,在这种项目化长期的观察探究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天体运动、自然规律、时间、生命、中国文化、因果关系等超学科概念的理解,进而通过学生自己和团队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求真的精神、人文的传承、时间的概念等,最终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然后由大家提出问题或看法,由冯老师、朱老师解答,也是一次集体研讨。群里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河南、河北、浙江、黑龙江、海南、江苏、四川……,可以说是囊括了四海八荒吧,到时候活动中呈现出的物候也是各不相同,蛮有意思的。
冯老师做的会议小结(这个有借鉴价值,以后会用用,以前多是语言总结,用文字能更好梳理和保存)
【时间】2020年4月18日19:30-20:40(共70分钟)
【参与人数】22人
【主讲】浙江温州朱利锋老师
【主持】陕西宝鸡冯海燕老师
本次会议目标:探讨关于“谷雨”节气的项目式学习怎么做?做什么?
会议流程:
(一)朱利锋老师辅导《PBL项目式学习工具包》的使用。(二)朱老师辅导“谷雨”节气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雨、水、植物、动物、农事、诗词、食物、传说、日月星辰、气候……)(三)冯海燕老师对以上两方面内容进行简单小结,并补充说明:每次节气活动时间周期为14天,即:节气日之后的两个星期。
(四)互动交流
1.陈胜霞:中学语文老师,学校属于初中,学生也都是住宿生,计划在自己任教的语文学科中进行一些探索——诗词、诗配画、书法、周末观察等。
2.张斌:把每周三的下午定为“乡土课程学习”时间,首先开始让学生们观看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视频,然后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认识的二十四节气。计划下一步把这个做成课题。
3.任旺清:这个项目式学习可以融入很多学科,是不是更多的老师一起做效果会更好?(朱利锋老师推荐了一本书《PBL项目式学习……》)
4.王慧慧:提问,幼儿园如何做?(朱利锋老师建议:创作绘本,古诗词,谚语,家长带领这孩子去观察探究。并找了一份幼儿园的案例分享到群里)
5.王俊:咱们的节气研学如何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如何切入?
6.唐小枫:①这个项目式学习是否与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考察探究很相似?②活动成果有没有更多的呈现方式?③关于评价,有没有综合的线上呈现?④可否提供一些支持?比如:某位老师进行活动过程的直播。
7.朱红艳:平时的沟通会可不可以用群直播的方式?便于没参加的老师回看。
(五)总结与补充
1.建议加入火柴家园小程序的“节气研学”圈子,分享活动过程与感悟,便于大家的资源保存与共享。
2.请大家把工具包文档保存起来,以后每个节气都会用到。
3.工具包的表格完成之后分享到群里,大家共同探讨、不断改进,互相学习。
感谢两位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大家的积扱参与!
会议结束后,跑去翻看了其它老师的活动记录,发现这个活动连幼儿园也可以做的。
突然想到了今天看过的中医药养生中关于节气的知识,送上一个谷雨时节的养生粥和汤
在今晚,在谷雨,我们有了最美的“遇见”。
“节气“,这个被世界看做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源于几千年前的智慧,也将与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遇见”,被记起,被寻找,被传承……
(部分文字为其它老师整理,若侵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