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一件很巧合的事情。当我上午复习古代文学的时候,仰起头看向我的书架,那本精装版的《美的历程》夺取了我的注意。
这本书是之前一起考研的同学推荐给我的,因为我考的是文艺学,和美学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本想着休息时间看一下,但却一直没有看,买回来便放在书架上,很少去看了。今天上午只是随便翻了几篇,便觉得受益匪浅,有了阅读的动力。然而因为还是要将精神专注于考试的内容,就只好将书放回书架。等到下午,我看到微博里在刷李泽厚先生去世了。这个名字让我觉得陌生,但又熟悉,便又仰起头看向书架,原来正是《美的历程》的作者。
我悔恨自己因为懒惰,没有去早些拜读李泽厚先生的作品。又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认识李泽厚先生。若是别人,与美学距离远些的人,不了解李先生也就罢了。李先生的去世,才让我意识到了这位美学大家的存在。我俩存在于同一个世界,但又貌似不在一个世界。
李泽厚先生是有名望的,也是有着卓越成就的。这让他超越了死亡本身——他的生存价值永远留存了下来。这让他的去世,如响雷一般,让更多人意识到了他的存在,也或多或少地去关注他的生平和作品。很奇怪,死亡往往能让一个人曾经的价值格外耀眼。甚至有人因为死亡成了“圣人”。然而,若是如我这样的普通人呢。若是我死了,没有任何价值值得留下,那我是否还算是存在过。
今年年初我的一位发小去世,情况突然,让人措手不及。很难想象,明明几个月前还在一起聊天吃饭,如今便已经生死两隔。想她还在世的时候,我并没有去刻意联络,只是聚会时候会叫上她。然而等她去世,我才意识到她的存在,是伴随着我人生前二十三年的。而她的生命再也无法继续,但她永远存在于我的记忆中。
我总会记起音乐剧《致埃文汉森》当中的一段歌词:
When you're falling in a forest
当你在森林里跌落
and there's nobody around
周围空无一人
Do you ever really crash,
你是轰然倒地了
or even make a sound
还是默默无声
有时间,该去了解一下存在主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