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基于身份的习惯(P020~P021)《掌控习惯》詹姆斯·克利尔
R原文
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是选错了我们试图改变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你可以考虑把变化发生的进程分为三层,就像洋葱一样。
图3:行为转变有三层——结果的变化、流程的变化或身份的变化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你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也是最深入的层次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当谈到涉及培养持久习惯,以及创设改进1%的体系时,问题不在于这层比那层“更好”或“更差”。所有层级的变化都各有用处。关键问题是改变的方向。
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图4 :对于基于结果的习惯,重点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对于基于身份的习惯,重点是你想成为谁
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引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这听起来像一个合理的回应,但它暗含的意思是,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他们希望只要自己心存同样的信念,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转变。
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这个回应稍有不同,但它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吸烟只是他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不再自认为是烟民。
大多数人在着手自我提高时甚至不考虑改变身份。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我想变瘦(结果),如果我坚持这种饮食习惯,我就会变瘦(过程)。”他们设定目标并决定他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根本不考虑激励他们行动的信念。他们从不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知道他们的旧身份会破坏新的变革计划。
I便签:拆书家讲解引导
1、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
你想养成什么习惯?想戒掉什么习惯?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同时,习惯和身份可以相互塑造。《掌控习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行为习惯,故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一个行为,或者一系列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层次的改变。
(1)结果:改变结果,比如减肥、发表文章、保持整洁、精力焕发。很多情况下,我们设定的目标就与这个层次的变化有关。
(2)过程:涉及到改变习惯和体系:定时复盘,按时吃饭,每天阅读。养成的习惯大多数与这个层次有关。
(3)身份:行为带来的最深入的改变层次是身份。与我们的信仰有关,比如世界观、自我形象等。我们持有的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也就是说,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
2、基于身份的习惯
书中提到,“当我们养成习惯时,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就养成基于结果的习惯;注意力放在身份上,就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
举例:以下哪个习惯是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
A、我每天背10个单词,通过GRE考试。(基于结果)
B、我坚持隔天打电话问候爸妈,关心身体状况。(基于结果)
C、我是一名环保人士,夏天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基于身份)
那如何设计一个基于身份的习惯呢?
(1)确定身份:在我想改变的方向上,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设计过程:列举出能体现身份的所有行为,挑选出自己有能力、愿意做的事情,开始行动。
(3)记录结果:无论好坏,都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结果与身份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比如,我要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可以通过捐赠钱物、提供咨询、义务讲课、提供服务等方式,那么对应的结果可能是别人对我的称赞、信任,也可能会有其他的结果。
当我们内心中有了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的理念时,考虑问题内心就充满了动力,因为我们进行习惯调整的方向,是希望我们的身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坚持这个习惯,就是要不断地强调这个身份,从而撕掉以前的标签。
这样,微小的习惯能够为我们的新身份提供证据,让我们先确定自己要成为哪种人,再用一个一个的小胜利来证明我们自己,从而用这个身份标签养成一种习惯。
3、金句摘抄
作者在书中有几句话,我在这里摘录出来,发给大家共勉。
你每次写下一页时,你就是作家。
你每次练习小提琴时,你就是音乐家。
你每次开始训练时,你就是运动员。
你每次鼓励你的员工时,你就是领导者。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列出最近养成或想养成的行为习惯,可以是早起、写作、阅读等任何习惯。识别出这些习惯分别是基于结果还是基于身份的习惯,并参考I便签的How部分来写出A1和A2便签。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回想在最近半年,你养成了的习惯,或者想要养成但虽有行动但没坚持的习惯,一一列举出来,识别出这些习惯分别是基于结果还是基于身份的习惯。
请从中选择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习惯,写下当时的场景,并分析这个习惯对你在结果、过程、身份等方面的改变分别是什么。
2.3.2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请思考最近你想要养成的一个习惯,从身份、过程、结果三个方面来为自己设计出这个习惯来。请写下你的具体行动计划。
【提示】推荐写一个与W1D1作业不同的习惯或行为。
2.4 学霸题(可选,非必要)
结合W1D1的ABC模型,以及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你觉得在记录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
提交作业:
一、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1、习惯列举:
①我坚持去健身房跑步,想要变得更瘦一点。(基于结果)
②我是一个拆书爱好者,争取每天早上6:30起床听早课,为写当天的A1/A2便签作业做准备。(基于身份)
③我假期在家里坚持阅读、听得到音频,因为我不想在假期中被别人落下。(基于结果)
④我会时不时地去抖音看看家人更新的视频,这让我感觉离家人很近。(基于结果)
2、上述习惯中目前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第4个:“我每天会看看抖音中家人是否更新了最新的视频,这让我感觉离家人还很近。(基于结果)”。
(当时的场景)去年十一假期我回了一趟河北老家,发现舅舅家的大女儿开了一个抖音账户,里面有她拍的女儿学习爬、练习走路的视频,也能看到姥姥爷爷、舅舅和我爸爸妈妈的身影,还有他们护士站的一些趣事,我看了一下觉得挺好玩的就下载了APP,只是回杭州后一直比较忙也没怎么打开抖音,一度还卸载了,后来在我爸爸生日那天,这个妹妹给我发了一个抖音制作好的视频,拍的是他们在我家里聚餐给我打招呼,配乐是《我们都是一家人》,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他们都在记挂着我,我又重新去下载了抖音APP,也发现爸爸、舅舅、妗妗和其他亲人们也都在用APP,于是我就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关注他们,时不时去看看家人们更新的视频,会感觉离家人很近,想家的时候也可以找到家的影子。
看家人更新抖音的这个习惯,是从结果到身份的改变,从结果上来说,让我感觉家人离我很近,可以及时了解家人的概况,获得家的温暖;从过程来看,就是每天那么十几二十几分钟刷刷抖音,或者看看喜欢的美食、手工制作,并不会沉迷进去;从身份上来说,对我的触动比较大,我以前是那种觉得作为员工就要老老实实把工作做好的人,偏传统对新事物不够敏锐,以前甚至觉得看抖音、快手这种短视频是不务正业,后来深刻感悟到时代、传播方式等等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也可以通过更新抖音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生活,我就是我,有我的亲人、工作和爱好,我想成为一个离他们更近的人。
二、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1、最近想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在抖音中制作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短视频。——(身份)作为一个远嫁的女儿,(过程)我想通过记录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儿子的成长过程等,制作成抖音短视频,并分享到家人群中,(结果)让他们可以透过短视频看到我的生活,彼此更加贴近。
2、行动目标: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完成自己的第一条抖音视频制作。
3、具体行动计划:①选定一个分享主题;②收集相关素材或拍摄视频;③加工整理成为短视频并在抖音中发布;④分享到家人微信群中。
三、学霸题:我认为在记录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why(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how(怎么去做)、环境设置和回顾复盘4个要素。
1、首先是why,要首先想清楚我为什么想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的初衷,它的角色是像发动机一样提供内在动力,对照ABC模型是A前提条件,对照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是身份,我在李笑来的一个音频曾听他讲过坚持是个伪命题的观点,大概论点的意思是如果你想清楚了你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就会充满动力,不会存在需要坚持才能完成,坚持会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
2、然后是how,怎么做可以帮助自己养成这个习惯,它扮演的角色是抓手,让你能抓住重点知道怎么去做,对照ABC模型是B行为,对照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是过程,通过可控的行为去固化习惯。
3、三是环境设置,对我这种自控力不是特别强的人,我需要设置合适的环境去帮助自己养成习惯,比如说一定的奖惩机制、早起起不来买那种会满屋转的闹钟逼得你必须起来去按掉闹钟,它扮演的角色是监督人。
4、四是回顾复盘,复盘是个很有效的工具,可以了解目标和现实结果之间的差距,也是我们常说的反思,对照ABC模型是C结果,对照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是结果,它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考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