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或者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说,每门社会科学的基础显然都是心理学。有朝一日,我们肯定能从心理学原理推导出社会科学的规律。——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本科的经济学学习从进入大学便开始,自己时时刻刻都在课本内容、文献杂志以及老师指导下进行着主流经济学地熏陶。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为主流经济学奠定了数学分析的基础,整个主流经济学也是在数学推导下建立起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主流经济学迄今为止建立起来了磅礴的高楼大厦,其中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便是理性人假设。我们知道,理性人的假设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人是自私的经济人;第二,决策会自觉地按照最大化的原则,人可以运用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等原则行事。因此,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人,所以市场经济中的决策一定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经济是完善的、有效的,一般均衡理论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如果离开了理性人假设,具有逻辑的数学推导和严谨的理论分析都会产生动摇。同时基于这个假设——人都是理性的,那么即使在产品广告、推销员、双“11”的影响下,消费者也不会乱花一分钱;生产者会在一切机会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像理查德·塞勒教授所说:“主流经济学假设我们都有爱因斯坦一样的智商,计算机一样的记忆力,圣雄甘地一样的意志力。”错误的决策,冲动的情绪等不理性行为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市场机制并不会遭到谁的否定,但是市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性确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经济学的长期发展中,经济学家也在不断认识和研究此类问题。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奠基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同时他也指出了复杂的人性以及看不见的手可能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教授也提出了“有限理想”假设,即是说由于现实的各种原因,主流经济学上完全理性的人是不存在的,现实生存世界是由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组成的。强调理性人假说和市场机制完善性的主流经济学也在人们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受到了挑战。
在“有限理性”之后,行为经济学也开始蓬勃地兴起。在行为经济学看来,人不是纯粹的理性人,而是具有复杂人性的社会人。经济理性只是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而不是绝对因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无法由数字和模型表达出来。当然,数学模型中的随机变量表达了无法测量和预测的因素,但是却实际上否定了这些因素在现实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而基于观察现实与对照实验的行为经济学却能够发现和衡量一些无关因素对现实选择、行事的影响。2002年,实验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和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尼曼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经济学的发展日益兴盛。2017年,本书作者理查德·塞勒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位学者并不只是代表其自身,更是代表了他所研究的学科领域。理查德,塞勒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就意味着行为经济学已经进入经济学的主流。
在本书中,塞勒介绍了自己研究行为经济学的发轫。他在博士时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具体包括了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如果社会上流行一种致命的疾病,染病的人会在一周之内没有痛苦的死去。你染上这种病的概率是万分之一。请问,假设你不幸染病,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治疗这种病呢?
问题二:同样是这种疾病,假设你的老板要派你到疫区调查情况。到了疫区之后哦,你染上这种病的概率是万分之一。请问你的老板要给你多少赔偿,你才愿意到疫区去?
这两个问题都在考量万分之一的死亡率值多少钱,根据传统经济学来讲价值应该一样。但是实际上,受访者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前者很多人会选择花较少的钱,而后者会要求得到巨额的补偿。塞勒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导师,而他的导师却告诫他别再这种问题上浪费时间了。塞勒只好自己去寻找答案。经过40几年的不断寻找,塞勒的不理性行为清单也越来越长,行为经济学也从一个边缘学科逐渐发展为主流学科。在《“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中,塞勒讲述了自己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成一本回忆录,是作者个人经历的回忆,也是行为经济学从1970年到现在的发展历程的回忆。
在本书中,塞勒详细的介绍了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采用了大量的随机对照实验获得实验数据,从而研究人在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并且运用博弈论、心理学、金融学、劳动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研究了各种反常行为,涉及到消费者选择、自我控制、个人储蓄、行为金融等领域。本书中通过现实行为研究系统的提出了以下重要的结论:
前景理论:决策者会根据自己选择的参照点来决定对得失的判断,而人们对损失比获得更加敏感。也就是说,当你赌博的时候,损失增量带来的痛苦会大大超过同等收益带来的快乐。
禀赋效应:这是与前景理论相应证的结论。该概念认为人在决策中对于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避害的考虑要大于趋利。因此传统经济学中消费者选择分析的基础,即效用取决于客观资产价值,以及科斯定理受到了挑战。根据禀赋效应,即使不考虑交易成本,所有权的最初分配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的最终配置。
心理账户:消费者会把支出放在不同的账户中。举例来说,你已经报名了3000元的英语课外班,你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再购买价值3000元的数学补习班,但是却会因为原价20000的衣服打折下来只要3000元而立刻购买。基于心理账户与储蓄理论,塞勒对莫迪格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做出两点重要的修改:第一,人们对收入的敏感会大于各种形式的财富。第二,人们缺乏耐心,短期内对贴现率的重视大于利率。
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就是在不牺牲人们自由选择权的前提下采用助推的方式引导大家。例如超市将小商品摆放在收银台可以提高消费者最后的购买量;在考试前给家长发送学习短信可以提高孩子最后的成绩;养老金中的自动加入可以提高员工增加储蓄的选择;阿姆斯特丹机场便池上的苍蝇图案可以让尿液溅出的情况减少80%等等。最终选择权还是在人们自己手上,却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无关因素让人们少犯他们自己也认为是错误的错误。
在勒的另一本著作《助推》的副标题为“如何做出有光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这也契合本书的写作目的。2000年以后,塞勒便把行为经济学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分析消费者行为,帮助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更好地决定,也促使政府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行为经济学被称为”接地气“的经济学,它在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走出了象牙塔,改变着我们对与经济学的看法,以及对于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当然在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中,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发生着一系列的思想碰撞,塞勒曾经也被称为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但是塞勒从来没有否定过经济学,传统经济学也是行为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解好行为经济学,就必须学习好传统经济学。另外,塞勒对行为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行为经济学在金融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面对尚未发展壮大的宏观领域以及发展经济学未来,行为经济学研究也会更加深入。就像塞勒在文末所说:“那些认为世界是由理性经济人组成的顽固不化的人,最后挥舞的将是白旗而非看不见的手”。行为经济学是对现实生活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接地气”的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家也在进行着各类实验以期帮助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管理者和决策者更有效地行动,正如塞勒预期的通过一次次实验去学习如何让非洲的一些穷困国家变得更好。
行为经济学需要基于大量的随机对照实验,作者的文章论述也主要是由一个个故事与实验来进行行为经济学研究。这就意味着,现实中大量具有不确定性的无关因素会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运用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由于具体环境不同又是各有差异的。行为经济学的随机对照实验需要去研究那些具体的看似无关的因素,并且分析这些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当然这也将会加大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障碍与领域拓展。另外,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碰撞。而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时代背景等影响着不同的人群,正如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心理上就存在较大的差别。那么在美国所作的实验拿到中国进行,研究是否又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呢?
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也是一条不断追求真理的道路。或许作为本科的我们尚未有足够的能力去参与讨论或者辩论批驳经济学家的前沿研究。但是逐渐接触了解当代世界顶尖教授们的研究、争议、著作等,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经济素养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