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我何为美,也许我会告诉你“美学对美的定义是: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如此抽象的定义,怎么可能让人满意。可是我认为的美,在别人看来兴许算不上美。也许有人认为极简是一种美,而有人会认为复杂也是一种美。生有生的绚烂美,死亦有死的悲壮美。这么多的美,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说起来美不过是个人感受罢了。更多的人拥有相同的美的感受,这些事物或故事便流传下来,成为真真正正的美。
本书的第一堂课讲的便是“最美的理论”。能够称得上最美,便是吊足了我的胃口,想尽快掀开它的面纱,一探它的美。当我读到“空间不再是一种有别于物质的东西,而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之一,一种可以波动、弯曲、变形的实体。”,我便立刻被这个理论震惊了,无论如何我也无法想象空间会像海平面一样波澜起伏。然而越往下读,惊奇就越多。你能想象我们所处的世界有发生爆炸的宇宙,有坍塌成无底洞的空间,有在某个行星附近放慢速度的时间,还有像大海一般无边无际延展的星际空间……这一幕幕像是梦幻一般绚丽多彩的世界,确实真实存在于我们感知不到的地方。它们无一不在像我们展示着宇宙的神秘莫测之美。而这些都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我们描绘的,如果它不是最美,谁还能称得上最美。
“爱因斯坦去世的时候,波尔——他最强劲的对手——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感人至深。几年后,当波尔也去世的时候,有人拍下了他书房黑板的照片。黑板上画着一幅图,是爱因斯坦思想试验中那个‘充满光的盒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挑战自己,仍然想要知道得更多。直到最后一刻,他仍未停止怀疑。”有人说,人最美的时刻便是认真、沉浸于完成某事的时刻,人的一生便是由追逐于梦想的这些时刻组成。这便是物理学家们给我们呈现的探索未知的探索之美。
本书的书名虽然是七堂物理课,但是最后一堂却是在写我们,作者感慨“在现代科学的巨幅画卷中,我们不懂得东西太多,而其中懂得最少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负而又高傲,本以为我们是地球的主宰,最后却不得不承认,我们与其他的生物没有任何区别,我们不过是浩渺宇宙的一粒尘埃。最后的最后这本书仿佛在告诉我,假如你能放下一颗浮躁的心,或许也能窥探到认识自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