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惠民生”为民办事“暖民心”
群众冷暖挂心头,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办好人民的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作为党员干部要以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基层群众,办实事“惠民生”,破难题“顺民心”,解忧愁“聚民心”。
办实事“惠民生”,关键在“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多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重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群众拉家常、交朋友,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情实感了解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不仅记录在册,更要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有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也许是“小事”,但在群众看到来却是“大事”,要坚决杜绝“摆拍”“作秀”,不能让群众“寒了心”,更不能让群众背后戳“脊梁骨”。
破难题“顺民心”,关键在“破”。党员干部既要“身入”,更要“心至”,着力破解群众长期反映的问题,一事一策、跟踪问效、长期坚持,绝不能急于求成、眉毛胡子一把抓,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更不能乱弹琵琶、生搬硬套,解决方式简单粗暴。对待难题要充分调查研究,不仅做到心中有数,更要有先后顺序、有切入重点,要主动思考、多方协调、及时上报,不能让群众觉得“说了没效果”,要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破解难题的态度和实实在在的成效。
解忧愁“暖民心”,关键在“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事情办得怎么样,要看群众怎么说。这是为民务实作风的表现,更是接受监督的自觉。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好事”作为“置顶”工作、“头等”大事,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能够让群众看到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下力气“办实事”“破难题”的决心,才能不断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