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曹操的手下纷纷给实力强大的袁绍写效忠信。曹军获胜后,缴获了不少这样的书信。有谋士建议,把这些写信的人抓起来杀掉。曹操说,当时的情况敌强我弱,连我这个统帅也想投降,何况众人呢。曹操的宽容是对手下的谋士、将军的信任,这种信任里有对人性弱点的深切洞察。胜负未分之时,一些人左右摇摆很正常,英明的政治家会让事实来教育人。曹操烧掉书信不再对一些脚踩两只船的手下进行追究,是他领导智慧的体现。相信经过这一次,手下的文臣武将感到惭愧之余,工作会更卖力,对曹操也会更忠诚。
孙权也能做到用人不疑。诸葛瑾写信给刘备,劝他和孙权和好。当时有人诬告诸葛瑾暗中派家人和刘备暗中来往。孙权不信,他说:“我和诸葛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又说:“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他亲自为诸葛瑾辟谣,自始至终对诸葛瑾委以重任,从不怀疑。
刘备在这方面做得最好。夷陵之战结束后,部将黄权被吴兵隔断在江北,不得已而降魏。有人劝刘备将黄权家属下狱,但刘备说:“黄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我对不起他,而不是他对不起我,又何必加罪于他的家人呢?”仍然按照黄权之前在蜀国的俸禄供养他的家人。当时有消息说黄权的家属被刘备杀害,曹丕诏令发丧,黄权则认为刘备和他君臣相知,一定不会这样做,坚持不发丧,后来证实黄权果然没有错。
刘备和黄权之间的君臣相互信任,是最高层次的上下级关系。后来,刘备去世的消息穿到曹魏后,魏臣纷纷向文帝道贺,惟独黄权没有任何表示。曹丕知道黄权的心意,也丝毫没有怪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