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贾府之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被称为“四春”,名字“元迎探惜”也寓意为“原应叹息”。除了进宫封妃的元春,迎探惜三人之中,又属探春最为出众,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她排在黛玉、宝钗、元春之后,在湘云、妙玉之上,可见她的分量之重。
黛玉进贾府一回,三春跟着出场,说到探春时,原文是这么描述的: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从探春出场可知其与众不同。
元春省亲一回,也特别交代: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众姊妹之上。探春在红楼之中,或在曹公心中,的是一个占有重要位置的女子,然而探春一生有三大悲哀,注定了她的悲剧性命运。这三大悲哀分别是庶出的身份、女儿身以及远嫁,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专门解读,此不赘述。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探春远嫁的细节。
细读红楼,我们发现,曹公对于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不仅通过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做了交代,还在此后的多回之中,通过各人作的诗,说的话,做的事,埋下了各人最终的命运伏笔。关于探春最终的命运,有三个意象不能不说。
我们先来看第五回之中的探春判词: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也有四句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从探春判词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几个意象,一个是风筝,一个是清明,一个是东风。而这三个意象一组合,就是探春最终的命运,即探春于清明节远嫁,似断线的风筝一般,一去不返。
不独探春判词,在后文之中,这三个意象亦反复出现,且每一次都与探春命运紧密相联。
元春省亲之后,贾府过元宵猜灯谜,贾母命众姊妹都作了灯谜,探春的灯谜为: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首谜语的谜底为风筝。
从谜面和谜底来看,我们依然可以得出风筝、清明和东风三个意象,且探春此谜之后,有一条脂批直接道出了探春远嫁与贾府命运的关联。脂批说: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其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我们知道,清明时节时属初春,万物复苏,正是放风筝的季节,而古人放风筝有去晦气的说法,最后是要剪断风筝线放飞风筝的,所以说“游丝一断浑无力”。从贾府角度来理解,探春是风筝,而贾府即是放风筝之人,也就是说,探春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里的东风也颇有深意,词典里有两个释义与探春相关,一个释义是指春风,点明了季节,清明时节即是春季。第二个释义是指天长路远,难以与亲人相见,生人作死别。我们看探春判词说“千里东风一梦遥”,“千里”并非一千里,而是寓意路途遥远之意,这里的“东风”毫无疑问是此释义。
对于探春的命运,曹公并未因此停下伏笔,在用三个意象点明了探春远嫁的命运后,曹公又先后两次伏笔,交代了探春最后远嫁为王妃的人生结局以及日益逼近的远嫁日期。
原文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玩掷骰抽签的游戏,轮到探春时,有这样的文字。
探春笑道:“我还不知道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撂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那上面是一只杏花。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不成。大喜大喜。”
我们都知道,这一回众人所抽的签都是与各自命运紧密相连的,按照红楼百十回来算,这时候已过大半,曹公于此时通过探春之签,透露了她远嫁为王妃的命运,即她未来的丈夫一定是王无疑。
探春抽取的这只签上的一句诗,来自唐朝诗人高蟾的一首诗《上高侍郎》,全诗为: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这是一首作者写给主考官的诗,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日边红杏倚云栽”指有所依恃之意,在诗中即是指朝中有人,依附权贵得中进士。
那么庶出的探春,会否有所依恃?她依恃的又会是谁呢?先按下不表,我们接着来看曹公的又一处伏笔。
原文第七十回,这一回回末说到众人放风筝一事,我们来看探春是如何放风筝的。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到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
这里已经很明显了,探春放的风筝是个凤凰,暗隐“王妃”之意,而此时又出现了另一个凤凰,向她这个凤凰逼近,暗隐“王”之意,王妃与王,即凤凰,又说向她逼近,这是探春被逼远嫁的伏线。
后文接着又说“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儿,带着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那喜字儿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到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
这里通过一个喜字儿的风筝忽然插入,就更是明白交代,探春婚事将近,且是突然到来的,没有任何准备,远嫁命运已不可避免。
因为紧接着第七十一回就说到了一件事,贾母八十大寿,南安太妃、北静王妃来祝寿,贾母的一句话暗藏玄机。南安太妃问众小姐们,贾母回头命凤姐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会否探春的这次出场,恰恰决定了她远嫁的命运呢?前面说的“日边红杏倚云栽”是有所依恃之意,那么探春依恃的对象会否与南安太妃扯上关系呢?按照曹公一贯伏笔行文思路,探春最终远嫁的命运当与南安太妃有着紧密的关联。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贾母生日之后的中秋节,处处弥漫着悲凉的气氛,此时大观园已抄检,宝钗搬了出去,众姊妹病的病,弱的弱,人比往日少了许多,贾母心里无限伤感,但却强撑着不愿回去睡觉。
贾母看到只有探春一人在此,说:“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你也去罢,我们散了。”贾母这话看似随意说出,却又是一句谶语,此时贾府已然不胜往日,迎春探春婚事已提上日程,不难猜出政治联姻的可能性远大于儿男女之真情。
中秋节本是团圆之时,众人却病的病,弱的弱,只有探春一人陪着老祖宗中秋赏月,想起来不免泪下,也许此时的她早已料定自己的命运,她不过是要在出嫁前与家人多团聚一次,再多看几眼。此时探春的心中,想也有无限的悲情吧?
贾母的一句“你也去罢”实则是探春远嫁的谶语,而贾母那句“我们散了”则是探春远嫁后不久贾府落败子孙流散的谶语。至此,探春的命运已被锁定,她从一出生,注定就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和命运,其判词一开始也道出“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样的谶语,虽然有持家大才,奈何生不逢时,纵然有万般不舍,不服,不愿,也无法改变她远嫁的命运,她能做的只有“掩面泣涕”。
想她写请帖起诗社的清雅,想她理家治家的大才,想她为宝玉做鞋的兄妹情,想她为亲娘不自重的负累,想她为王夫人的叫屈辩解,想她面对抄检大观园时的那一记耳光,想她中秋独坐陪贾母的懂事不舍,想她江边远嫁的一步三回头,不免为探春一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