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同事逛街,我们边逛街边聊天,同事说:明年我老公不回我也回家,在这过年没一点年味。
我说:街上不还好吗?满大街那么多人[呲牙]
她说:都不认识,没有那种热乎劲。跟平时逛街一样的,不像回家能跟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们聊聊。
我说:你是今年没回去,回去又会觉得不回蛮好的了。不过我比较喜欢清净点,不大喜欢回家见七大姑八大姨的。
她说:你是习惯清净了,我喜欢过年热热闹闹的。小孩没回家时烦他们烦的要死,这回老家了,就我和我老公感觉冷清多了,他又上班到晚上才回来,白天就我一个人特无聊。我都想兼职去做服务员去。要不我们一起去做两天,赚点钱买两件新衣服。
我说:唉,歇歇吧,我懒得动,不想去,钱又不是一天赚完的,一年忙到头总要歇两天。
虽然我平时双休日的时候也偶尔会去做兼职,可是过年了就给自己找不干活的理由,想舒舒服服的休息几天。
同事是个平时穿衣朴素的人,而我喜欢买衣服,所以她说兼职赚点钱买衣服,目的是让我也去。但我真的不想去。
好不容易休息几天,就想好好休息一下,睡睡懒觉,看看书,吃点美食,再逛逛街啥的。
同事见我不想去,有一点小失望。
同事来自河南商丘,老公也是那个地方的,两个人在苏州不少年了,靠着在厂里打工赚的积蓄在苏州买了房子买了车,孩子也接过来上学了,双休日没事的时候她都会去做兼职。每年过年也都会回老家。
今年是因为她老公公司有了不回家奖励3千,从除夕到初三每天还有一百元红包拿到手的奖励政策,我们公司有放假前一周不请假和放假后一周不请假奖励500购物卡的政策。
于是他们夫妇二人就选择决定把小孩送回老家爷爷奶奶那,他们夫妻俩在这过年。
今天本来她想约我去做兼职的,我说今天初一做啥兼职,出去转转吧,后面几天如果想做刻意去做做,我陪她一起。
于是我们就约了一起到苏州最繁华的商业街—观前街逛了逛。
逛街的时候发现街上人潮人海,地铁里也是集满了人,我们在出地铁时有一个地铁刷卡机都坏了,看到一个工作人员在修。
“看来不回家的人还不少嘞”我跟同事说,她说:估计也有不少外地来苏州旅游的。我说:是的,应该不少是旅游的,因为我们在过马路时,听到一个导游说:上海嘉定团的跟着我。
有人出游,有人回家,有人守城。
不知道那些在节假日出游的人是不是都是经济宽裕的人,而那些选择不回家的人难道都是经济不宽裕的人?我觉得不是。
发现所有不回家的人除了很少一部分喜欢清静的,大部分都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选择不回家,不是说没钱回家,而是做了考量,选择对性价比更高的方式来决定回不回家。
所有像我们这些生活中社会底层的人们对钱都有一种执念和渴望,生怕钱不够用,有的是真的不够,有的还是在生活之外有结余的,但还是想着攒更多的钱,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健康和的时间。
就像今年春晚外卖诗人王计兵那首(赶时间)里描述的那样总是不停的赶:
从空气里赶出了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了赶出火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