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1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笼罩大地,那袅袅的炊烟又勾起了我对年味的回忆。儿时的记忆中每逢过年,那黄昏时房屋上升腾起的云朵比平时都要多都要浓,弥漫着整个村庄。

      小时候,盼望着过年,一入腊月心情就更加急切起来,年味也越来越浓了,那酒香味、肉香味、果香味、烟花爆竹味、新衣服的味道……无不令人着迷,还有那热闹而又充满仪式感的神秘过年味道,更是让我难以忘怀。

       

        2

        俗话说过了腊八即是年,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家乡的人们往往按照祖上传下来规矩会在腊月初八这天用五谷杂粮熬粥,祈求来年的丰收吉祥,社稷的平安,告诫自己的子孙们要勤俭节约。依然记得母亲做的腊八粥,以大米为主,辅以绿豆、豇豆、黄米等,煮熟后再加上青菜粉丝等,配上油盐等佐料,混炖一锅。开饭时,每人一大碗,围坐在案板前,吃得津津有味。虽是简单的配料和烹饪,母亲在那个物质仍匮乏的年代却能调制出无比的美味,让人难以忘怀,回味无穷,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3

      腊八节过后,大人便开始忙碌起来置办年货,赶集上店,宰鸡杀鱼,磨豆腐,磨面粉,好不热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过年杀猪的情形,父亲挑选了家里养的两头中较大的一个宰杀过年,杀猪是要请人的,我们庄的学仁叔最擅长。杀猪前需要两三个精壮的的劳力抓猪并按倒,再捆缚住猪的四脚,在猪的嗷嗷惨叫声中被架上案板侧放着,猪头伸出,露出咽喉部位,简单清洗后,学仁叔会把一把尖而明晃的杀猪刀精准插入,猪血随着尖刀的拔出随即喷涌而出,直至流尽不再动弹,母亲会事先用干净的黄盆洒上盐来接猪血,猪终其一生,完成了人间一道菜的使命。然后学仁叔会在后蹄略上处切开一刀,用梃杆捅入后抽出,手抱猪蹄从开口处不断吹气,直至整个猪被吹得圆滚滚的,气鼓鼓的,随后扎紧开口。再把猪放入水己烧得滚开的大锅中浸烫,浸泡至猪皮松软猪毛易脱为宜,后用专门的脱毛铲和捏子脱毛,不一会儿原先的大黑猪便变成赤条条更显肥硕的"白猪"了。最后要开膛剖肚,分别取出猪油和内脏,再把猪身的各部分分解。我们家过年杀一头肥猪是吃不完的,要送给亲戚和邻居一部分的。腊八后,淘麦子,磨面粉,是家家必做的,我们家的石磨也一刻不得清闲,总是被亲的邻的一天天预定下来。望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我们小孩子更是欢天喜地,真的开始过年了。

     

        4

        父亲说腊月二十三(一说二十四)是祭灶日,是小年下。小时候总以为鸡早(祭灶)这天是要杀鸡的,后来才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家里每年会在岁首时请来灶王爷(通常是粗糙的纸上印刷有灶王爷和灶奶奶的画像,下面是来年的日历及节气等),贴在灶台旁,也有为省钱图省事的,直接用红纸写上灶神之位或勤俭持家贴上。传说灶王爷会在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一年来的生活情况以及来年的安排。俗话说灶老爷上天有啥说啥,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人们在这天要在灶前焚香,摆贡品,送灶王爷上天,父亲常会在蒸熟馍或炸好果子后先用碗在灶头摆上一些以示恭敬。范成大诗云:古传腊月二十三,此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5

        " 二十四,扫尘日",送走灶神后就开始除尘,"尘"谐音"陈",意为除陈布新,扫去一切旧的和污秽的东西,表达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父亲会把屋里屋外打扫一遍,房梁屋顶上也要绑上把子扫一扫,母亲会把灶台家中什物抹洗一遍,全家齐动员,打扫卫生,驱除病疫,准备安康过年。

       

        6

        二十五至二十九是父母亲最繁忙的时候,蒸年馍,包包子,炸果子,我们则忙着吃东西,写春联贴春联。最忆母亲蒸年馍、包包子,滿满的一弹簸,杂粮的、白面的,满屋子弥漫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味,那是一年中人们享受丰收果实的美好时刻。包包子要先和面并揉进已稀释好的酵母面,醒上一段时间,母亲往往会和上好几盆面,用被子捂盖促其发酵,然后剁馅,配料多是五花肉、粉丝、萝卜、干菜等,加以佐料,调拌满满一黄盆。等面发好后要在案板上不停揉搓使其劲道,富有弹性,然后切成馍坯,擀成圆皮,包上馅,捏出褶,不一会儿案板上锅拍上就摆满了皮薄馅多带有褶皱花纹的包子了。父亲早已把锅底火烧得旺旺的,把包子装上箅列,盖上锅盖,稍等片刻,一笼宣腾腾、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的包子就出笼了。掀起锅盖,急不可奈的我们便伸手去抓,烫后又迅速放下,舍不得又去拿,抓在手里,左右手交替翻腾,嘴里不停吹着,咬上一小口,嘴里不停吸溜着,那猴急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灶台前,小孩子是万不可多说话的,好像任何一句不吉利的话都会给家庭带来霉运一样,"蒸这多馍",无意间的一句话,却遭来父母的大声喝叱:"小孩子不要多嘴"。小时候的过年总是这样既充满了快乐又充满了神秘的感觉。

       

        7

        喜庆的过年氛围中自然少不了写春联贴春联。儿时我家请庄上有文化的人写过春联,见过大哥大姐们写春联,我上了初中后便担起了这项任务,越写越好,不仅写自己家的,亲里邻里带来红纸也写。每逢过年时提前准备好笔、墨和新年日历,剪裁好红纸,照抄日历上的吉祥话和对联,按贴的不同位置写上相应的联句,门口的"出门见喜",院子里的"满院春光",床前的"身体安康",猪羊圈的"六畜兴旺",粮仓的"五谷丰登"……。母亲对贴春联是很讲究的,往往一大早便熬好面浆糊,指挥着我们张贴,大门必须有门堂(主联)、门边(副联)、门横(横批),犄角旮旯也不能疏忽,都要贴上福字。一阵忙活下来,各个角落都缀满了红纸黑字的祝福语,处处显示了新春的吉祥如意、红红火火。近些年来春联多是购买的了,手写的已不常见,写春联的那翰墨书香的年味也渐渐淡去。

       

        8

        过年的重头戏应当是年三十的团圆饭、除夕夜的扁食和守岁、年初一的拜年了。年三十的一大早吃罢饭,父母亲便开始忙碌起来了,洗肉、洗菜、杀鸡……,孩子们则是尽情玩耍,中午时分回到家,看到堂屋大桌子上摆满了佳肴,让人垂涎欲滴,满脸的兴奋却又不敢多说多问。母亲说鸡鱼丸子是必须有的,鸡象征吉利,鱼寓意年年有余,丸子预示生活的圆圆满满。吃饭前,母亲会用双手各端一碗烫汁,放上筷子,代表酒饭,恭敬地在灶前、大门口醮点,然后在堂屋的条机上焚上三柱香,插在香龛上,以感谢神灵和先人对全家保佑。在我们焦急的等待中醮点完毕,大哥放完鞭炮,一家人才团聚桌前大快朵颐。父亲照例是敬过神灵后要喝上两盅的,我们也会趁机凑上一口,这时是不会挨吵的。这是一年中最为盛典的一顿饭,合家共享,味美绝伦,让人回味无穷,充满着温暖的年的味道。

        午饭后,母亲便又开始准备年夜饭一一扁食。下午开始剁饺馅,通常是萝卜、豆腐、粉丝,少许五花肉,切成丁加以佐料放在一起混剁,直到馅黏为宜。然后擀皮,呈椭圆状,装馅捏成月牙形,排一成行放在锅拍上,排排整齐摆放,如鱼鳞般摆满整个锅拍。那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最忆的年味可能就是这浓浓的的饺子味了。母亲总会在包扁食时,在其中一个里面包上一枚干净的硬币,据说谁若吃到谁就是最幸运的,一年中会好运连连,儿时的我为了吃到带钱的扁食,不惜多吃几碗,撑得肚子疼。晚饭后,母亲清理好锅灶便开始炒花生、瓜子、炸玉米花,给年初一来拜年的孩子们准备食品了 。

   

          9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年夜饭过后便开始了熬夜守岁,家家户户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熄,据说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我想更多的还是想挽留即将逝去的时光,珍惜光阴,催人进取,期待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李世民诗曰: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孩提守岁时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守着昏暗的煤油灯,吃着花生,嗑着瓜子,拉着闲呱,嬉闹玩笑中,不知不觉中已是半夜,苏东坡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父亲便会摆上拦财棍,放了鞭炮,关了门。吹灭了油灯后黑暗中的我们依然很兴奋,憧憬着明天父母给的压岁钱和到各家拜年的滿满收获。

       

        10

        大年初一是要早起的,特别是男人们,感恩一年来女人们为家庭的辛勤付出,要亲自生火煮扁食。天还没亮便听见父亲窸窸窣窣穿衣起床的声音,开了门,放了炮,煮好扁食喊我们起来吃饭,并告诫我们不能泼水扫地乱动其他东西,见人要多说吉利话。

        吃罢早饭换上新衣,要先给父母磕头拜年,父母通常会给压岁钱的,然后提着袋子,约上同伴,挨家挨户拜年磕头要好吃的,家庭福裕些的会给钱或水果糖果之类,那是格外幸运的。拜年自然是要磕头的,每到一家,花花绿绿的跪成一片,鸡叨米似磕起头来,而后不忘撑起小口袋,再吝啬的的主家此时也会大方起来把家里的瓜子花生果子拿给我们吃。最爱逗笑的是结巴大爷,每每到他家时,他总是面带微笑用那宽大的手掌的指缝里夹上几个花生,看似满满一大把,到了兜里也就几个;有时他会把手伸进口袋里顺带还打掏出一些来,我们就会喊他结巴扣大爷,此时他的脸会憋胀得通红,结结巴巴大声喝叱我们,嬉笑中我们便一哄而散。儿时那愉悦自己又快乐别人的天真童趣,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难以忘怀。快乐的童年,幸福的乞讨,增添了村庄浓郁的人情年味。

     

        11 

        从年初二到正月十四,家家户户,穿新衣,走亲戚串朋友,你来我往,路上随处可见挎篮子背提包走亲访友的人们。集市上歇业的各行各业也都陆陆续续开业起来,贯穿整个春节的鞭炮渐渐的已不是主角了,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的烟花,年终的压轴戏一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就要上演了。

        母亲会带着哥哥们到集市挑选自己喜欢的烟花,摔炮、窜天猴最常见,小蜜蜂、小蝴蝶、小飞机更是让人喜爱,贵一点的有花筒、大地开花等,上午从集市上一回来,整个村庄随处可听见噼里啪啦的摔炮声和时不时飞起的窜天猴的爆炸声。孩子们最急切的还是正月十五晚上的撂火把,哥哥们最善于做,中间一根木根,四周捆满麦秸,扎紧,长短不一。太阳还没落山,我们便带着火把来到田野里,点燃后,用力挥舞,几个同时舞动,你追我赶,火龙一般上下腾挪;举起静止时亦如火树银花,照亮天空,也映照着满面是汗的喜笑脸颊。玩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直到耳边传来母亲呼唤回家吃饭的声音,这才依依不舍的回去。母亲照例会在十五晚上蒸上一锅生肖花馍,按照每个人的属相用灵巧的双手捏成不同的造型,捏成虎、蛇、兔、鼠等小动物栩栩如生,上锅蒸时中间盘踞一大龙,四周是面灯和生肖花馍,这花馍寄托了父母亲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对子女们的深深祝福。晚上是要吃甜饺子的(代替了元宵),吃过饭,玩劲意犹未尽的我们,端起面灯,打起自己糊制的灯笼去看烟花燃放,也曾因不小心被别人碰到后烧毁懊恼不已。观看燃放烟花时则三五成群一起看完这家放完再去那家,直至整个村庄都归于平静,方才尽兴回家,留下了弥漫在村庄空气里的浓浓硝烟味。

     

        12 

        稀稀疏疏的炊烟依旧在家乡村庄的上空飘荡着,也飘荡在儿时的回忆里。年味是什么?

          年味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年味是袅袅升起的炊烟。

          年味是弥漫村庄的硝烟味。

          年味是贴春联挑灯笼的红红火火。

          年味是燃放烟花爆竹的五颜六色。

          年味是年三十满桌佳肴的团圆饭。

          年味是孩子的欢声笑语。

          年味是父母忙碌的身影。

          年味是亲情的眷恋、牵挂、

                  是浓浓的祝福和亲切的问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37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36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415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57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7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25评论 1 29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2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87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10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33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90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11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0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5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1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9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77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